从自耕农变成集体农场,俗称大锅饭。
虽然在东夏国这种模式一直被人诟病,但一来看事物还得看它所处的背景,今日水土不服不代表以前也水土不服,二来一个能运行多年才出bug的模式已经很合格了,难道有人指望一种生产模式能用到地老天荒也不出bug?
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蓝星人类的生产模式都换了多少种?哪种模式不是刚落实时运行良好,运行久了就开始产bug?最终bug累积太多而崩盘?
虞微也是认真观察过,确定将各家各户开垦的土地集中起来,再根据营地里每个人的年龄、力气分工合作的集体农场模式适合营地情况。
生产的粮食,留足明年的预算(就算风调雨顺也要以防万一),再缴了税,剩下的粮食按照每家出的土地面积,以及完成的劳动量来分。
这种分工合作模式下,收入增加,每个人需要干的活却少了,有了更多时间,盖房子也不会影响地里的耕作。
因为虞微已经过去半年的表现,村民们讨论一番后决定接受虞微的提议。
虞微的计划在第二天就卡住了。
集体农场模式有个要求:必须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年龄与身体状况,再针对性安排工作,并且需要计算税赋、明年的预算、人力、工具以及粮食的分配——为了省事还得盖个公共食堂,让干完活的人可以马上吃上热饭,回家让家人做饭?别做梦了,让一个有手有脚的劳动力不参与生产,只做家务,这些人任何一个有这经济能力都不会被安排来开荒。
要达成这些要求,必须有能写会算的人才,而这些移民都是各自聚落里的底层,手停口停。
读书识字?
那是什么东西?
虞微只能自己上,并且抓了童工:草医家的阿云与老翁家的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