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看来这段时间朝廷也发生了不少事。”

陈遘点头:“金国主动谈起了扩大互市事宜,官家命我和徐议郎一同负责榷场之事。”

“徐兢,海上那边你继续负责,回京后我会请旨为你升官。”

“下官谢过太尉。”

“河北路军到了吗?”

“回太尉,河北路五万防军已镇守此地,其余防军正向种都统攻下之地推进。河间各府厢军正在重新招募。”

高俅摇头:“陈遘,你请旨调北地各府厢军北上,若他们不愿意背井离乡,便削减各地厢军人数,否则再招厢军,军饷何出?”

“下官明白。”

高俅早就想解决冗军之事,大宋需要强大的军队,大宋也不缺强将,可大宋不需要拖后腿的蛀虫,高俅觉得赵佶和文武百官也会赞成此提议的。

高俅拍了拍陈遘的肩膀:“宋金之间最起码会有三四年的和平时期,除防守外,与之互市的利益不会少,让你来此绝非苦差。”

“下官明白的,名马、生金、大珠、细布、松实、白附子、人参、蜜蜡以及牛羊鹿彘等等都是好物,下官又怎会不明白太尉的良苦用心呢!”

“看来你已经做了调查,如此我便放心离去了。”

“林教头一行人已兵临应州,太尉此去小心。”

“我知晓了。”

三日后

高俅率两千禁军赶往应州,北安、顺、檀、蓟等地新任知州皆已上任。路过蔚州时,真定府已与此地通路,果然对于基建狂魔来说,修桥铺路什么的根本不算什么。

宣和二年五月中旬,高俅到达应州,不过他晚了两日,卢俊义已率禁军前往宸州。

高俅再次向前赶路,五日后,高俅在两地之间追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