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雅事高俅岂能放过,大不了他不对《山家清供》里的什么蟹酿橙、槐叶淘、雪霞羹什么的下手好了。

高俅选择兔肉锅也是经过考量的,首先就是兔子很好养殖,能大量供应,其次就是因为它不是所谓的“贱肉”。

即使宋朝猪肉的食用量在历朝历代里算多且养殖颇丰,但它仍逃不了“贱肉”的称号,谁让皇室不喜食用呢,所以高俅必不会以此为名号。

但这并不代表高俅打算放弃它,猪肉多香啊!什么蒜香排骨、五花肉、梅菜扣肉、醋里脊,还有各种各样的煎炸蒸炒等方式,以及高俅最爱的红烧肉和猪大肠。

不过他要是在众人面前吃大肠肯定会收获到无比嫌弃的视线,在苏轼的“东坡肉”和《猪肉颂》出现以前,就连普通百姓也认为猪肉低贱不已,若非穷困,谁也不愿意吃猪肉。也幸得苏大家对猪肉的记载和推崇使得猪肉的烹饪方式多了起来,否则猪肉连如今的地位都不会有。

但是高俅绝对不满于此,高俅记得关于骟猪的好处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而且汉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相猪养殖的人,所以猪肉在宋朝的低贱绝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皇室太过轻贱。

高俅不可能指着猪肉对赵佶说:“猪肉其实很好吃!它不是什么贱肉!”这么做赵佶非得打他个两百板子不可。

所以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所有人对它的印象,等他潜移默化的将这些美味端上餐桌,等皇室官员和文人骚客都对其流连忘返后,所谓贵贱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至于羊肉就只能贵族专供了,还好他们与金国间也开了一道搉场,不然饶是高俅也弄不来羊肉,不过依着大宋上下对羊肉的喜爱,高俅绝对不亏就是了。

高俅这些日子不仅忙着和厨子一起调味,他对小楼的装修也是亲力亲为,总之就连赵佶也埋怨着时常捉不到他的人。

大名府离汴京城不算远,又因其间修了水泥路,所以卢俊义一行来的也不算晚。

但当武松领着一大家子到达太尉府时却扑了个空。

“先生,太尉人呢?”

吴用露出一副一言难尽的神情。

武松皱了皱眉头:“先生,太尉不会出了什么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