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高俅决定肃清朝堂时他就在心中列了一份名单,哪些人为官清正,哪些人可以利用,哪些人必须死。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杨戬、李彦皆赫然在列。
蔡京其人善诗书字画,他四起四落担任宰相,高俅承认他有才,可他太飘、太贪、太狂妄。而且他在京中掌要职,高俅不得不用阴私手段除掉他。
梁师成和王黼乃一丘之貉,他俩没什么实际才学还非常贪得无厌,高俅准备以后收拾他们。
杨戬靠一张好嘴得赵佶宠信,所以他以黄门身份得了太傅之位。话说回来,曾经的高俅也给杨戬行了不少便利,只是高俅来后联合几位文官一度请旨减免赋税,这与杨戬增收赋税一事背道而驰,所以杨戬暗地里也没少给他使绊子。
不过杨戬本身也没几年可活了,他若是安心养老也好,可他和太子赵恒不对付,所以暗中扶持三皇子赵楷,高俅最终决定隔岸观虎斗,说不定他可以从中寻求机会。
至于李彦则是在杨戬死后才顶替其位发迹,高俅自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且让他再蹦跶几年。
朱勔现主持苏州应奉距,他原先替赵佶搜寻奇花异石时可没少搜刮民脂民膏。蔡京倒台后他也算低调了些,不过苏州地处漕运地带,等高俅腾出手后必然会想办法取而代之。
最后就是童贯了,童贯其人倒是和高俅想的不一样。高俅在过去的两年间见过他数次,他虽是残缺之人,但却相貌伟岸,生的魁梧,且他蓄有胡须,任谁见了他都不会觉得他是个阉人。
且高俅刚刚才见过穿着装甲的童贯,他表情肃穆,那是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会拥有的气势。
童贯的一生算得上是传奇,他少年在宦官李宪门下时就善于揣度皇帝旨意,赵佶即位后他就能以供奉官的身份在杭州主管金明局,他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和蔡京交往的。
后来他助蔡京任官,蔡京任相后又助他出兵,此后他就开始了他长达一生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