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同样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阻挡不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早些年,粮、茶、盐等重要商品是牢牢把握在官府手里的,这些年不少商户通过交引也可正大光明的贩卖,但仍不少押送物资的小吏偷换官粮以次充好,总之,私下交易源源不断。

宋江就是想整顿这种现象但受阻严重,因为这侵犯了那些富商的利益。

汴京城的商户在天子脚下,又有不少朝廷官员压着,所以不敢做的太过,但其他地方就不同了。

先不说粮盐是必需品,单论茶叶这一项,一个钢镚大小的茶饼就要一千文,建茶精品一饼就要四十贯,在大宋都供不应求的东西,辽夏更是趋之若鹜,其中的暗箱操作可想而知。

高俅不敢直接动其根本,但的计划却能提上日程了。

其实隋唐时期,行的概念已经形成,时至今日,各个商户间来往已是常事,其中为首的那个被称之为行首,这大名府的行首正是卢俊义。

包间内,以卢俊义为首的十几个大商户互相大眼瞪着小眼,原因无他,所谓士农工商,他们商人的地位低贱惯了,但官至太尉的高俅竟以官府的名义让他们建立正规的商会,这事怎么想都不对劲。

“水泥路修好之后各府间的流通速度会变快,虽然商品售价受到限制,但交引之事各位就无需为难了,且到时货物可直接交由各位,其间可少不少麻烦。”

一时间,在场所有商户心思攒动,不少人认为可行。第一,他们都是大商户,货物本就不敢售价太离谱。第二,商户间交流本就平常,太尉提出的商会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

更何况太尉言明会解决交引的问题,这可比他们费尽心思去弄方便多了。

当然,也有不赞成的,比如林学海。他自己卖东西卖的好好的,为什么平白无故要加入这个所谓的商会,而且还有如此多的规矩。要他什么事都和会长商量他可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