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衍平静的谈起那时的情形,“在陛下召我回咸阳的时候,我当时其实是犹豫了的。我确实希望能为百姓做些什么,甚至幻想过改变万民的生活,但是就像我曾经那样迷茫一样,我不知道仅仅是自己的想象,真的可以吗?或者说,即使努力做到了,真的是百姓们所希望的吗?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自己很自私。”
“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就去贸然的改变别人的生活,这和那些后来被我铲除的奴隶主和大贵族有什么区别?我甚至厌弃自己。”
“可,我当时并没有看出来。”张苍忽然插嘴,他就是那个时候正式成为顾衍学生的。他还记得当时陛下亲自来找先生,两个人看上去非常合拍,就像是伯牙钟子期那样互为知音一样。回忆里,全都是先生教导孩子们的场景,还有做豆腐豆油,炼钢的样子,全然没有任何消极的情绪。
顾衍笑笑,“是啊,甚至陛下都没有看出来。其实在咸阳郊外教陛下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实在是自私,贸然的推行一些全然不同的技术,改变大家的生活,而这种改变很可能会带来灾祸动摇国家,甚至会毁灭一些东西。但是,陛下给了我信心,我将这些后果全都告诉了他,他只问了我一句,能不能稳定和发展都要?然后,我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喜欢胡思乱想,抛弃这些后真的向着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出发了。”
顾衍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懦弱,他轻轻的说,“但是其实这并没解开我的心结。文明是需要时间去蕴养的,揠苗助长只会毁掉它。我在岐山教导孩子们的时候,深深的恐惧着未知,我只能推测这些知识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但对更远的未来却一无所知。”
正因为深爱,所以才患得患失,才纠结踌躇,才小心翼翼唯恐伤害到它。
“只是这种矛盾的情感被深深压在心底,我从未表现出来罢了。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犹豫和懦弱就止步不前,所以我还是去做了。而且,百姓们的生活也确实越来越好,大家也都有条件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断的安慰自己想多了。”
顾衍叹了口气,然后说,“陛下才是杀伐果决的那个,而我是扯后腿的。”
“要是放任陛下杀伐果决,大秦早就不复存在了。”张苍嘟囔了一句,在顾衍转过来的时候立刻住嘴。
甘罗扫了眼张苍,但是没有反驳他的话。看看前几天他拿到的兵部上交的计划书吧,什么再向西进军,他甚至都懒得和兵部的人谈论什么利益、成本和国家稳定之类事情,直接就把计划书打回去了。这种让人上火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放到先生的案上。
“我确实雄心壮志,但这不影响我担忧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他眉目温润,就像是百姓们长久以来传颂的那样,保持着如玉君子的样子。
“其实至今我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并不是自谦,而是处于本心的判断,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成为一个诗人或者老师?至少不是一个高官。”
“但是显然,一个有才华的人做什么都非常容易。”甘罗接话道,即使顾衍觉得自己没有真方面才能,也依旧比九成九的人做的更好。
顾衍笑着摇摇头,无奈的继续说,“所以从我成为丞相开始,我便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官员选拔晋升体系,让这个国家变得稳定——缺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照常运转的那种。我为之努力了几十年,今天终于看到了成功。”纵然代价是他也被边缘化。
甘罗立刻想到,当朝堂上做出一个要执行的决定后,命令会下达到各部,每一个部的决策由这个部的长官召开高层商议会进行,得出的结果会提交到丞相衙属,丞相确定可行性后又会递交御史大夫那里审核,最后确认执行。
而每十年都会召开一次专门的大朝修正国家的前进方向,皇帝、各部官员和丞相一起商讨计划。
如果有哪位缺席,理论上确实不会造成任何的问题。
“所以,是您亲自葬送了自己。”张苍抿了抿嘴,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种。
顾衍听出张苍声音里的情绪,熟练的解释道,“我并没有自毁倾向,相反我觉得自己还挺惜命?”虽然这个话说出来确定不太能取信于人,但是也是实话。
“我只是预见了这个可能而已。”他笑着说,“虽然曾经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但是我现在并不是为自己而活,我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比如他死后国家的运转,百姓的生活等等,“作为一个有八千万人口,1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总不能一直依赖我和陛下两个人吧?”在二十年前,他信守自己的承诺在东巡回来后就亲送西征的军队出发,秦军用了五年的时间征服西域,让秦都护府的威名响彻整个欧亚大陆,秦国的国土面积也急剧增加,兼并战争后是常年的稳定,在粮食稳定的情况下人口也暴涨了几倍,秦国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