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顾衍在刑部官邸收拾律典,那边已经将太学建的差不多的张苍终于有空回丞相府休息。他拿着自己在工地上抽空做的小发明,兴高采烈的回府,在门口遇上了甘罗。

“阿罗,你这是在干什么?”张苍奇怪的看着坐在门口石墩上的甘罗,疑惑地问,“家中不能读书吗?”他和甘罗一直都跟着顾衍,吃住都在丞相府。就算他暂时是博士,在宫内有住所,他也没有搬走,隔断时间就要回来看看。甘罗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因为夺赵十数城的功绩嬴政将他祖父的封地又册封给了他,但距咸阳太远,所以他也一直住在顾衍这。

甘罗抿了抿嘴,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后对张苍恭敬的行礼道,“家中来了客人,某不便在书房久坐。”其实是因为韩非开始翻阅丞相府的藏书,每次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拉着他询问,让他烦不胜烦才跑出来看书的。

张苍听后笑着拉自己的师弟向府里走去,轻松地说,“有客人在你怎么能独自跑出来?若是客人觉得你失礼,在先生那里告你一状可如何是好啊!还不随我一起去陪坐”丞相府不大,会客的书房更离正门口不远,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

张苍拉着甘罗给屋内的人行礼后起身,在看清人脸后呆愣了一瞬间,磕磕巴巴的问,“师、师兄怎在这里?”

“哈?”甘罗听到张苍对韩非的称呼后,更是满头雾水。在他的记忆里,自己的师兄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先生学习了,而先生除了王上以外只收了他们两个入室弟子,张苍这声师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屋内的韩非在听到张苍的称呼后,努力回忆了一下,然后露出了怀念的笑容说,“这么多、多年,阿苍也长、长大了。”

等三人坐在书房喝茶时,甘罗才终于明白,李斯、韩非、张苍都是大儒荀子的学生,在张苍刚会走路他母亲便带他走访名师,想要找一个老师来教导他的品行为人。正好遇到自齐国来秦的荀子,那时候刚刚年逾不惑的荀子见张苍聪颖便收了他做学生,为他启蒙。

而后来荀子到楚国任兰陵令后,张苍因为要为父母守孝就留在家乡。孝期刚过,他就自己游学到了岐山,在顾衍开设的书院里旁听,这才又投入顾衍门下。

贵族两岁启蒙,秦国轻礼法,重孝也不过是守半年左右,也就是说,张苍在荀子身边至少学习了十年!

甘罗望着相谈甚欢的韩非和张苍,又想想曾经见过的李斯,在心里感慨,若是那些抨击荀子不似儒家的人看到他收的学生,就知道荀子才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当世大儒啊!看看这学生成分,多么的复杂。

不过张苍回来也好,韩非显然很信任自己这个已经多年未见的师弟,此时正将自己的疑惑一一找出来询问。

“非观丞相、丞相之书,皆为数、数理,少、少有律法、哲思,苍可知、知为何?”

张苍笑着将手里的发明放在案几上,将韩非身边的书抱过来熟练的翻检,然后抽出其中的几本递给韩非道,“先生忙碌,很少有时间专心著书。这些都是我和阿罗闲来无事总结的,而师兄看的那些,都是先生和吕丞相校订后,给书院用的教科书。”

“非听闻书院、书院乃启蒙、启蒙之所,怎会用到如、如此多的知识?”韩非一边翻看那些张苍和甘罗记录的书,一边说。

“先生觉得应该先给稚童建立一个基础,为他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至于日后怎么走,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所以这些都只是浅薄的知识罢了。”张苍知道自己的这位师兄志不在此,翻看这些书不过是出于好奇,所以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甘罗在旁边听着,心里吐槽道,还不是因为我把非先生理解不了的知识都给他解释了一遍。要不然张苍也得被缠的没办法干正事。

当顾衍回到府里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他还没走进书房,就已经能听到甘罗和韩非的争辩声。

“非先生所言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罗赞同,但罗也认为,法乃万民之法,更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百姓,而不是视百姓为仇敌,将刑法放在与百姓对立的地方。”

“法、法乃国之本,平民知法,畏法,刑法才有效,若人皆不、不畏,又有何、何用?”

在一旁看到组装自己的发明的张苍看到顾衍过来,正要开口就看到他抬手让自己不必多礼,于是就直起身子。顾衍笑着问道,“他们在说什么?我怎么觉得他们在说不同的话题,这都能吵到一起?”

张苍习惯性的扶着自己的先生轻声道,“阿罗和师兄刚才在论法与民的关系,只是如今苍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