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想带着学生们试着做些炼钢所用的焦炭,才命人砌了这窑炉。”顾衍笑着说,“焦炭燃之不会产生杂质,以其炼钢可使其坚韧。”算是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那,炼焦之事怎会使窑炉炸裂?”
顾衍神秘的一笑,招那个坐在地上的孩子过来。他这里的书斋遵守孔夫子的教导,有教无类,而且因为他家境殷实,就是束脩也收的少,孩子很多。而且,如果不做正式的学生,只是旁听的话只要自己管饭就可以了。
而这个孩子就是慕名而来的旁听生。
“煤碳去除杂质的方法为火烧,这孩子以为温度越高越好,于是就加了多余的东西进去。”顾衍笑着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他年纪是那些孩子中最大的,其他孩子拦不住,趁我不在就擅自加硝进去。所以就引起了爆炸。”
“可先生也没说清楚,那炉中有硫磺或雄黄啊?”那孩子有些不服气的嘟囔着。
“这么说,你是知道这爆炸如何产生的?”嬴政不满的看着他,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要是以后有更危险的事,怎么办?
“《范子计然》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则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1)少年认真的说,“我本以为如此温度,定可解先生之忧。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是我之过。”说完向顾衍行大礼,表示歉意。
这是火药的描述,本来顾衍高高兴的拉着嬴政来看,还想着让他认识到这种东西的威力。没想到竟然在范蠡的书早有记述。此时也冷静下来,对少年说,“也有我之过,你不知那是使排除煤炭中硫的方法,再加硝石进去自然是会爆炸的。”
“不不,是苍之错。”少年连忙低头再拜,不接受顾衍的道歉。
两人几乎同时摆起周礼的架子,互相行礼。
“所以说,先生是想告诉我这种爆炸是可以控制的?”在两人互相道歉的当口,嬴政低声打断了面前没完没了的周礼仪式。
“嗯。”顾衍点点头,“我记得东方诸国有很多城池经年累月的加固,已然非常的厚实,常理难以攻克。”比如大梁城。
“早年先生还不愿与我说军械,如见倒是也为之心急?”嬴政笑着接过火药没有烧灼干净的残渣,放在手里碾碎仔细分辨。这就是书中所言的‘化学反应’?脑海里回想着硫磺、硝石之类的东西原本的模样,嬴政点点头决定自己好像理解了些。
“你是哪国人?”顾衍先是问了一下偷偷旁听的名叫苍的孩子的国籍,确定是如今的阳武人然后点点头,才对嬴政说,“闻道是,国之兴亡百姓皆苦,既然战事不可避免,我想着不如更快的结束,于国于家都有利。”在后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战争的伤亡率剧增,但如今的技术不行,就是真的使用在战场上恐怕也只是用来炸城门。
至少水淹大梁的事情没必要再出现了。
嬴政摇摇头,拍拍手将火药的残渣弄掉,然后笑着着让顾衍打发了那少年后才说,“先生少读兵书,又无参战经验,不知战事也是常理。”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这火药的确是好物,不过将军们恐怕不会赞同将其用在军事上。”
“如今征战,不为逞一时之威,乃是万代功业。所以多为攻城之战。”嬴政说着,“古来战事,攻城最难,先生不知。”
顾衍点点头,他确实对战争不太熟悉。兵书看了些,大多都是纸上谈兵,毫无建树。既然嬴政提出火药不可行,那必然有他的道理。
嬴政接着说,“大梁城闸板四十尺,八千斤,非人力可开。其他小城的千斤闸也都在十数尺之上。”他随手捡了根树枝,在土地上画着城池的构造,“况且,大多城池都是瓮城构造,为防止敌军真的突破闸门,营建城池时会套另一堵墙,将瓮城门隐藏。瓮城与外围城墙之间空间有限,军队无法回旋,弓箭就可杀之。”而各国大型城池外墙坚固,即使这火药能炸些夯土也对攻城无益。
顾衍只在岐山和咸阳之间往返过,而且眼睛不好根本看不清如今的城市构造。如今嬴政解释了一番,才明白。是他理所当然了,守军有一万种方法守城,攻城方也有一万种方法攻城,火药不是最好用的,也不是必需品。
“多谢阿政教我。”顾衍微微躬身对着嬴政行礼,但还是坚持道,“即使如今无用,也不代表将来无用。还请阿政将这事放在心上。”总不能真的就不发展火药了吧!
“等回到咸阳,先生还是自己去和将军们说吧!”嬴政笑着对他说,“我也不过是空口一说,有实地经验的是各位将领。说不定火药在其他地方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