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明白了,一拍桌子;“好一个王守北,竟然敢假冒太子,简直是无法无天。”
万贵妃又忧虑“不过王守北到底握着三十万大军,若是他果真要反,直接率军打到京城可如何是好”
陶太贤老谋深算“娘娘且放心,如今秋日将至,西北关外鞑子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王守北定不敢此时率军北上,他须得留守西北抵御鞑子,但是他既支持废太子,那便是谋逆之臣,朝廷自然不会再给他们任何援助,鞑子得到消息定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定会大举进攻,到时候我们前后夹击,还怕他王守北不成”
“更何况,天牢里还有王家老小,就不信他王守北连一家老小都不顾了。”
万贵妃大喜“公公高明。”
代宗皇帝本来还有些慌乱,听得万贵妃和陶太贤这么一分析,深觉有理,于是不顾朝臣反对,让人写下诏书,送去给王守北废太子萧祁钰不仁不孝,罪犯谋逆,现已伏诛。西北总兵王守北不念朝廷恩德,藉废太子之名行谋逆之事,实乃不忠不义之辈,劝他及早回头,负荆请罪,或可念其多年功劳免其一死,若在冥顽不灵,必定派大军前去讨伐。
与此同时,代宗又下旨立万贵妃的五皇子为太子。
王守北接到圣旨自是不服,让人将使者扣下,回头跟众人商量;“我欲借太子之名自立,但又忧心京中家小,如何是好”
其实王家留在京中的也就是王老夫人以及王守北的妻子及其他一些女眷孩子,人数并不多。
这皆是因为王家世代镇守边关,对朝廷那边早就有防范之心,子弟多是跟西北这边的名门豪族联姻,平时京中府邸也多是空着的,只不过当年王守北的姐姐被先帝赐婚给代宗,王家便成了后族。
后宫中来信称皇后思念亲人,遂命王家女眷入京,以便皇后能时常得见亲人,也是王家作为承恩侯的恩典。
王家本是想推脱,但皇后有孕又诞下太子萧祁钰,王家老夫人和王守北的妻子为顾全大局,遂前往京中常住,当时他们身边带着的儿孙并不多,只有两个儿女,只这两个儿女俱都是妾室所出,只记在了王夫人名下,充当嫡出,因着王家远在西北,京中对王家内部情况并不熟悉,是以瞒天过海,王家嫡出因此俱都在西北,并无伤损。
如今王老夫人已经去世,京中便余下王夫人以及一双儿女,到底王夫人当年是为了王家付出,王守北也不能对她的生死坐视不理。
自萧祁钰被诬陷谋逆后,王守北已经暗中命人将王夫人等救出,只当初裴忠等人手不足,只能救出萧祁钰,王夫人等依旧还被关押在天牢。
王守北的大儿子王继红着眼睛跪在王守北面前“父亲,母亲往日常教训儿子,身为王家不可贪生怕死,是以儿子上阵杀敌从不畏惧生死,如今皇帝昏聩无能,偏听偏信,朝纲崩坏近在眼前,母亲心中定然也是希望父亲能够匡扶太子,清君侧朗乾坤,还一个清正的朝廷,让老百姓都有好日子过。”
二儿子王旭也跪下道“拨乱反正,匡扶正义,乃是我王家世代祖训,更是王家作为臣子当为。母亲乃深明大义之辈,定然不会因此就怨恨父亲的。”
王明珠也在一旁劝王守北以大局为重。
除了王明珠兄妹三人,还有王夫人的大哥也劝王守北以大局为重。
王守北感动泪落,遂斩使者,举旗起兵。
第54章 救命恩人被灭门了吗?5
王守北高举清君侧大旗起兵, 迅速点兵点将,准备往京城方向进攻。
因为皇帝在圣旨里说太子已死,为了打破谣言, 誓师的时候王守北让太子出来跟将士们说两句。
当时才初秋时节, “太子”已经披上了厚厚的大裘, 将整个人裹得严严实实的,唯独一张雪白没有血色的脸露在外面, 瘦小得还没有一个巴掌那么大。
“各位将士咳咳咳”
“太子”才开口说了一句, 就掩口咳嗽不止,下面的将士们都忍不住悄悄抬眼看向他,远远的便直接他精致的眉眼, 大半张脸被帕子掩住, 二十岁的年轻人,却瘦弱的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
看着如此虚弱的“太子”, 将士们都不由得同仇敌忾起来。
他们早就听说过太子的贤名,他们原还想着等太子登基为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大家会有好日子过, 可没想到妖妃和奸宦竟如此过分,竟然把好好的太子害成如今这模样。
王守北站在高处将众人的神色看得清清楚楚的,心下满意, 悄悄给一旁扶着“太子”的王明珠使了个眼色,王明珠会意,悄悄的捏了“太子”的手臂一把,“太子”便停止了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