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只是那么想着爽一下,又说道:“人拉不过来,我们可以把他的著作都收录回来。阿玛,你不是也有意提升咱们朝廷臣子的数学计算能力吗?儿子觉得我们在专门研究数学的人才上,和他们相比是有很大欠缺的。多来几本专业书,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

康熙对儿子后面的这句话不以为意,却是点头道:“你这个要求不过分,阿玛准了。”

然后笑着跟臣子们说道:“朕这个儿子在这方面像足了朕,喜欢西方的数学物理。不过西方诸国在数学、天文方面的成就,的确强过咱们大清。”

此时陪着皇上说话的一桌子大臣听到皇上对西方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评价如此之高,心里都有些不舒服。

“是啊,”王鸿绪是个坚定的拍马屁派,“微臣听说过早年间的事,康熙三年杨光先投奔鳌拜,借助鳌拜的手定了南怀仁、李祖白杜如预等传教士的死刑。如果不是皇上您力保,死的绝不止一个李祖白。四年,那杨光先掌握钦天监大权,却直到康熙七年都没有定出一个正确有用的历法。若非皇上让南大人重入钦天监供职,咱们谁能知道杨光先是个水货。连钦天监副监吴明烜都只是个样子货,他推算的历法讹误重重,耽误了多少农时啊。没有南大人他们,咱们红夷大炮还不知道有没有影子呢?”

苏辰嫌弃的看了这人一眼,他怎么也跟着来了。

这个话说的挺好听,跟讲故事似的。

然而,虽然大炮主要是南怀仁造的,咱们国家的人就一点功劳没有吗?而且你都不想想,大炮之所以能够面世,是以咱们自家向全世界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为基础的。

其他人听了也不舒服,怎么听王大人这意思,咱们这些大臣还不如海外来的传教士有本事呢。

当年的旧事,的确是叫传教士压了一头,只能说真正有本事的人没有选到钦天监罢了。皇上重视传教士们的意见,也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派了二十个大臣亲眼验证,到底是南怀仁的算法准还是吴明烜的准,最后吴一个对的都没有,真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丢脸。

李光地自然也清楚知道这件事,但他还是不觉得南怀仁之人有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