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康熙对那里的看重比蒙古更甚,既然有办法让蒙古人改善生活,东北老家应该也有办法吧。
“东北林深山多,黑土肥沃,最适宜搞种植啊阿玛。”商品粮基地,还是以前高中的地理知识,“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地方,即有好土又有好水,等玉米再收成两岔咱们把玉米种送到东北去。”
清朝全国粮食基地相比前朝最大的改变,就是东北崛起,不过那也是到了乾隆时期的事,但现在苏辰就要有意识的把这事儿先办成。
康熙听得,激动啊。
只觉朝廷的那些官员若有小半他儿子这样的脑子,他上朝都能多几个笑脸。
“辰儿,那你觉得这件事,谁来督办合适?”
将东北建成大粮仓,必须有一个务实的权力超然于当地官员的人跟进。苏辰想起陈挺来,听阿玛说过他是红薯大王陈振龙的重孙。
“阿玛,陈挺把推广红薯的事做得如何了?”
康熙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折子,大事小情一堆,早把封了个农事官的陈挺忘一边了。
让人把明珠叫来,一问,明珠笑着回道:“巧了,昨儿个部里还收到陈挺的述职折子,微臣看了看,他已经把直隶以南的省份推广完了。”
就知道皇上虽然平时不问,却十分关心农事,打从陈挺这个人进入朝廷视野之中,明珠便时常关注着的。
康熙这才想起来,他上一次看到陈挺的折子还是在年前。
陈挺作为一个九品小官,其实如果不是要他推广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他的折子连到御前的机会都没有。
陈挺也很自觉,平时很少写折子。
康熙便吩咐明珠:“通知陈挺,让他这两天准备面圣。”
明珠瞅了瞅一旁的几位阿哥,不知道叫陈挺一个种地的所谓何来,但他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也不敢跟皇上贫嘴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