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其中会有潜规则慢慢生根,但没想到生的这么快这么大。

如果只把书号限制在小范围内,那么很多人的书都只能是私书,朝廷监督、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在的贪官,真的是有够肆无忌惮的。

苏辰想着,对蒲大大说道:“您可以再去试试,我觉得朝廷不可能让大部分人的书没法出的。”

年纪小的孩子,对朝廷总是这么有信心,或者说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是不好的。

蒲松龄宽和笑道:“那我听苏小友的,回去途中就转道京城,试试去。”

现在的读书人其实并没有多少,书号才施行,于是只有京城的印书局具有发放书号的权力,而他们要审的书,则全由下面的官员往上递。

苏辰觉得随着三藩之乱结束,以后在各个府城也有必要设立各分印书局,不然会很不方便,明明是有益的事反而不得人心了。

---

毕盛钜师生俩和他们同行了两天就回转了,主要是毕盛钜这个贵公子受不了晓行夜宿的赶路强度,只能在一个路口强忍着不舍和自己的辰弟告别。

毕盛钜伸出手臂朝远去的马车挥舞着,高声喊道:“有机会去淄川,就报我的毕二的名字啊。”

苏辰伸头到窗外,挥了挥手示意毕盛钜快回去。

一开始以为毕盛钜是个轻浮的古代贵公子,相处两日才发现这就是个白长到十六七岁的憨憨。

蒲大大要教授这样的学生,不知道会不会经常心累。

儿子在路上遇到的朋友心累不累康熙不知道,十几天后收到荣广折子和儿子一封信的康熙知道他现在是很心累的。

第83章 鱼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