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弼心有决策,却未表现于外。
他放下竹简,看向对面的楚使,正色道:“事关重大,非一夕能决。君暂去歇息,待明日宣于朝会,氏族共议再予回答。”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
楚使担忧战事,心中万分焦急,却不能明言催促。
公子弼明摆着拖延,给出的理由却无可挑剔,完全合情合理。
万般无奈之下,楚使只能压下心头焦躁,听从对方的安排,暂离齐侯宫,下榻城中驿坊。
殿门开启又关闭,脚步声逐渐远去。
齐相匡斌目送楚使离开,视线移回上方,见公子弼又拿起竹简,心中有所猜测,遂道:“出兵与否,公子可有决断?”
“楚人狡诈,但有一事没说错,晋侯野心勃勃,有问鼎之心。偿其大欲,必征战四方,杀伐不断。今楚晋争锋,万乘相抵,刀锋匹敌,初战至关重要。不能胜必士气大跌,久战不利,乃至引发国内动荡。”公子弼放下竹简,指尖擦过落在末尾的印章,扭曲的兽纹环绕楚字,象征一国之君。
“公子有意出兵?”虽是疑问的语气,齐相心中已有答案。
战鼓尚未敲响,态势已然明朗。
晋楚相争,若是两败俱伤,则对齐大为有利。但晋有了铁器,且有越国相助,形势对楚不利,他所期望的局面很难实现。
一旦楚国落败,楚项不可能全身而退。楚国国力受创,必会伤筋动骨。
届时越霸南境,晋霸西境,两国联合,天下谁人能挡?
齐也不行。
甚者,以齐国的疆土和体量,更会被两国盯上。
齐相看穿隐忧,公子弼也不例外。他甚至比前者看得更深,思索得更为透彻。
“齐应发兵,然主动在我。”公子弼决定出兵加入这场国战。但他必须掌握主动,不能遵循楚国的步调,听从楚项调度。
思及此,他铺开一张绢,提笔蘸墨在其上勾勒。
笔杆以玉雕琢,鸟翼鱼身的图腾盘绕其上,线条十分精美,在转动间流动微光。
在公子弼笔下,一幅舆图迅速成形,跃然纸上。
匡斌靠近细观,认出中心处是齐国边境要城丘吕,向西南辐射数地,多是附庸于齐的小国。
其中瀍、淆两国疆域最大,形似两柄长勺嵌合,沟通西境,是齐与晋之间的交通要道。
公子弼停下笔,不待墨迹干涸,手指压在丘吕城所在,其后缓慢移动,穿过瀍、淆两国,在晋国边境重重一点,静止不动。
“为战晋国,楚邀齐出兵,未必不想趁机弱齐。从其意,齐退居楚后,非我乐见。”公子弼加重语气,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此战关乎晋楚,关乎齐越,更关乎天下。既要战,必当争锋。”
匡斌斟酌片刻,谨慎道:“四国鏖战,必然搅动天下风云。上京日渐衰败,天子不愿大权旁落,想必会设法插手。”
“上京?”
公子弼嗤笑一声,对匡斌的担忧不屑一顾,“今岁大觐,诸侯使臣齐聚上京,天子于飨宴自认过失,威严早就所剩无几。区区一股盗匪,竟然屡剿不绝,任其发展到如今规模,兵备废弛可见一斑。飨宴当日,诸王子借势夺权,事虽不成,却得罪了晋国,更将王室不和昭告于天下。今日的上京城哪还有立都时的威望。若平王泉下有知,怕是会怒极,恨不能手刃后代子孙。”
正如公子弼所言,上京城军队废弛,守城的甲士不堪一击,任由盗匪来去自如。
城内遍布各国探子,一城之地的小国都能安插耳目,分明被渗透成了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