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应还只是次要的,最让宋知时不悦的是,他其实是被迫“嫁”来河洛的。
河洛古称洛安,在古代曾几度繁荣,出过不少名门望族,传说某个以此为封地的王爷,是汉朝某位皇帝的嫡亲弟弟,因其酷爱男色,便准许河洛男男相亲。由此,结契之风盛行,并成为河洛一带旧俗而延续千年。
后来在时代的动荡变迁中,人们发现结契也是不错的选择,皆因男子之间不需要彩礼嫁妆,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且以前普遍缺少壮劳力,两个男子结契为兄弟,可以一起劳作养家。如果想要子嗣,哪里都可以领养,乡野中多的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新的婚姻法,加上结契不利于国家人口增长,这一旧俗就被废止了。但在农村仍然有不少人家会选择结契,而且结契本来也不具有法律效益,如果反悔又想重新结婚也是可以的,所以结契一事屡禁不止。
宋知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宋老爷子打包送到了河洛,户口也被迁到了河洛,跟顾淮结成了契兄弟。
但是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婚后生活也并不幸福,如书中所写,勉强支撑了三年,“婚姻”就破裂了。
“离婚”以后,宋知时独自踏上回省城的路,谁料这条归家之路,却成为了他的亡命之路。
本来宋知时死了也就死了,可谁知道他并没有去投胎,而是魂魄滞留在了人间。
头几个月,宋知时对自己的状态很感兴趣,当时他魂魄虚弱,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只能每天围着顾淮转,看他下矿井,看他开会,看他洗衣做饭睡觉。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人物整理:
爷爷:宋清荣
大姐:宋知意
二姐:宋知音
男主:宋知时
(这样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呢?)
防杠:排雷必看,本地有结契旧俗,但并不合法,不喜勿入。河洛这个城市无原型,只是以我去过的几个陕西的城市来写的,是个融合型地域。
不过陕西确实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好吃的巨多,我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是宝鸡,宝鸡也是个很好的地方,虽然我一直高原反应,导致人晕乎乎的,但是那里交通便捷,靠近甘肃青海,去哪儿都可以,还有一望无际的塞上牧场。初到那里,就被一家饺子店惊为天人,但是据说老板夫妇是河北人?反正贼好吃,非常推荐大家去陕西旅游。
第3章 回忆
宋知时偶然从二姐口中得知,大姐夫刘爱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谣言,硬说大姐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种,两个人开始闹离婚,最后还堂而皇之地带着小三登堂入室。
他的死讯传到京城,更让大姐悲痛欲绝。
大姐虽性子柔弱,却也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小姐,她受不了这份折辱便离婚带走了孩子。
在那个年代,一个刚离婚的女人,又没有工作,抚养一个孩子何其艰难,他的死磨灭了大姐的精气神,没过几年,她便抑郁病逝。
大姐没了以后,大姐夫跟二姐抢起了外甥的抚养权,但二姐自己家孩子一大堆,其实并不适合再养育一个孩子,就在这危急关头,还是顾淮强势出击,把孩子领养走了。
之后宋知时掌握了力量,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他时而外出增长见识,时而会去二姐身边,不过二姐生活美满幸福,儿女们都很有出息,倒也没什么好操心的地方。外甥宋世安被顾淮这个单身汉照顾得妥妥贴贴,宋知时再无遗憾,开始了四处游荡的生活。
他见证了这个国家从四分五裂走向和平统一,再从积弱积贫发展到今日的辉煌,看着一个又一个熟人从青葱少年变成中年最后垂垂老矣,顾淮是最后一个他认识并且还在人世的同辈。
如今顾淮也走了,他是不是可以重新去投胎了呢?
宋知时陷入了短暂的茫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力量也在逐渐消失。
想着想着,宋知时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吸力吸走,那瞬间宋知时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顾淮对宋家的恩情,他可能只有来世再报了。
睁眼、闭眼……
睁眼、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