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要没了,要这个根基还有什么用?

但事情不可一蹴而就,就算要改,也是慢慢改,温水煮青蛙才能见效。

如果一上来就雷厉风行,

那眼下对皇家忠心不二的勋贵大臣们头一个就翻脸了。

太子这一举动看似冲动,其实是替汗阿玛试探出了朝臣们的想法。

而上这个折子的人,也不过是大臣们推出来试水的,他们也在试探,皇上是不是真有这个心思?

这封折子最终被留中不发。

大臣们丝毫不意外,皇上对太子的宠信,岂会被这么一件小事给摧毁?

不过日积月累之下,可就未必了。

先前太子不久一步踏错,被皇上给冷落了几年?

其实很多大臣们对太子也是不大满意的,他被册立便是因为皇上要拉拢汉臣,因此围绕在身边的除了索额图一党,就尽是些汉臣。

满洲勋贵反倒跟直郡王走得近一些。

可以想象,日后若是太子继位,会不会对扶持自己的臣子更加重用?

而他身边的索额图一党,也让太子手里不缺人用。

那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就算现在去巴结太子,但论从龙之功,谁能赶得上索额图他们?

没有了晋升通道,自然就有不少人把主意打在了其他人身上。

直郡王回府后,就陆陆续续接到了几封拜帖,有素日来往较多的人家,也有很少来往的。

絮絮叨叨跟他说了一天,其实也不过是来探听消息,外加挑拨离间来的。

他们把给皇上的说辞换了个人,说太子扶持汉臣,抢旗人的饭碗,这不就是在跟直郡王您争权吗?

我八旗子弟谁不知道您才是咱们大清的巴图鲁?

要是换了那些外头的民人来,他们怎么肯服您呢?

太子这不就是在明晃晃针对您吗?

被恭维得差点找不着北的直郡王一听这熟悉的话术,瞬间清醒过来。

一模一样的话在汗阿玛那说了又来糊弄我?

你们当我傻呢?

太子要是能同时对付了汗阿玛又过来对付我,我头一个服气他!

忍了又忍,直郡王最后还是没有发脾气,而是按着先前约定好的,向他透露了太子这么做的原因。

太子先前跟着皇上一起去视察步军营了,发现里头有不少人惫懒,有甚者连马都骑不熟练,因而大怒,一气之下才想出这么个法子。

这么断断续续你来我往几回,大臣终于把太子试图把民人塞进八旗的想法劝回去,而他们自己也有人觉得八旗兵丁惫懒至此,很是不好,一番权衡之下,到底是同意了两年一次考核。

优胜者升职加饷银,合格者不做变动,连续五次合格,加饷一次,不合格者退回武学重新进学,年底通过考试才能恢复原职。

同时,各地武学若有十分精进者,可以格外给予赏赐和旗人名额。

只是这个“精进”程度,没做明确规定,而且京城武学尚未开办起来,地方的武学何时能有个章程,这可就说不好了。

总之,这么我糊弄你,你糊弄我之下,太子总算把这件差事给办成了。

倒是直郡王被劝了许久的徐徐图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没忍住心里憋的这股子气。

他自己就是个武人,怎么能看得惯有兵丁拿着俸禄不干活?以后有了战事,就凭他们能打得赢?

于是私下发了一通好大的脾气。

反而阴差阳错地,让原先内心真的怀疑太子另有打算的臣子们放下了最后一点戒心。

连直郡王都不顾和太子较劲儿了,反而为着这个这么生气,可见太子和皇上是真的瞧见兵丁惫懒得不成样子,才一气之下想到了考核和武学。

直郡王在这件事之后,心里最后那点儿对太子的不服也没有了。

凭心而论,就说这件事上头,太子能早早预料到这些,做了筹划,被人参了那么多折子都没有半点惧怕,也没被人给带着跑了,就已经是他比不上的了。

要是他,就算提前跟汗阿玛和兄弟们通过气,到了被弹劾的时候也还会害怕。

万一朝臣的弹劾不依不饶呢?万一有人像借着这个把他掀下马去呢?万一这不过是汗阿玛给他下的套,而他还真就傻乎乎钻进去了呢?

他没这个胆子,对汗阿玛,对兄弟们也没有这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