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沉吟片刻,做了一个决定: “我决定将《本草纲目》再行修改一遍。”这本书他其实大修过三次。
因为耗时太长,所以现在最终的版本已经和最初的版本完全不同。
李时珍觉得自己的确是需要整体的再做一遍梳理,然后将今天仙画提到的那些点给仔细的审查一遍。
没有人反对他的提议。这本书大家也都出力不少,自然希望它能够做到更好。
【但是!】
【瑕不掩瑜。】
【在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作为基础,也没有显微镜甚至连试管都没有的华夏古代,本来就很容易受到各种宗教甚至是巫术思想的影响。你总不可能指望一个六七百年前的古人,就能无师自通的写出《微生物学导论》和《高级病理生物学》这样的东西吧?况且,说不定几百年后的人看我们的一些书籍,也会觉得,哇,里面好多错误。】
同样是1590年。
年老的李时珍放下了笔,欣慰的合上了自己眼前的书稿。《本草纲目》历经三十年,终于完稿了。而跨越几万公里,在荷兰。一个叫亚斯·詹森的眼镜商人发明了一个简易的仪器。
将近一百年之后,一个叫做列文虎克的荷兰人从这个简易的仪器中获得了灵感,开始自己磨制透镜。
他将几片透镜组合起来,最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许多人类肉眼所看不到的细小物体正在活跃着,繁殖着。人类开始进入了微生物学时代。
【用挑刺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书籍,无视它90的优秀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只看它具有局限性的10的一面,然后认为这本书很愚昧,这样的态度和观点才是最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