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徐光启在京城看着仙画,心思却飞到了自己的松江老家。松江的棉布闻名天下。
若是现在自己此刻在松江,晚上都还能听到周边四邻隐约传来的机杼声,尤其是收棉的季节,都得趁夜纺布。
这也是松江一带百姓富庶的原因。
不过,他想起家乡传颂的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松江能有今日之成就,都得感谢一位老妪。像是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仙画也同时提到——【提
到棉花,提到纺织,有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那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从小因为家贫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被人欺压还经常被人毒打,日子过得非常的苦。她也是一位很有觉醒和抗争意识的女性,日子一久,她觉得没法过了,就偷偷的逃了,最后来到了海南。刚刚up主也说了,棉花当时就是在海南有大范围的种植,所以那边的纺织技术也更先进。在海南,黄道婆就居住在黎族和临高人周围,学习了他们用棉花织布的技巧。】
3
大概只有十几岁的小丫头,一身都是伤,脸上更是青红交加。她悄悄的推开门,见四处都无人,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
一开始为了动静小,步子还比较缓慢,但到了后面,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像是黑夜中的飞鸟,粗布还带着补丁的裙摆又像是一道燃烧起的火焰,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姿态。
她走到一所道观,里面有过几面之缘的道姑收留了她。
第二天,道姑一行就离开了,往南方走去,这一走,就直接走到了整个王朝的最南端,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