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村民们每天帮忙拔草、清院子,时不时送把菜、拿两个鸡蛋过来,大家慢慢便熟悉起来。

“教授要在我们村里安家了!”

“以后咱们要是盖房子,有不懂的都可以来请教。”

“听说这是向北的婚房,咱们村里要办喜事了。”

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王良海家大儿子王恭松,在毛巾厂当工人,苦等单位分房都没有下文,只得买了个退休职工的老宿舍。

一楼,一房一厅,破旧不堪,却还要价两百块。

家里人如果不是为他结婚,哪里舍得卖掉老屋?那栋老屋是爷爷盖的,王恭松的童年在那里度过,对那屋很有感情。

王良海出院之后,拿着向北买房、买木料的两百块钱交给大儿子,终于松了一口气:“松子啊,爸也是尽力了。你们结了婚,在城里好好过日子,咱家屋还在呢,将来就留给柱子了。”

华国父母几乎都是这样,鞠躬尽瘁为了孩子。

王恭松没想到父母为了自己结婚竟然把老屋卖了,当时就很不乐意。

“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那老屋说好了是留给我的,留着将来回来住。那么大的院子,那两棵枇杷树年年结果,你怎么就舍得卖给旁人!”

王良海气不打一处出,直接开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