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徐主任道:“我还是筹建西关村店的时候来过一次,距离现在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里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路圆满:“是,几年前就不允许村里新审批宅基地了,也不允许随意改建房屋。大概几年内,我们村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不过最近,私搭乱建的又多了些,村里头显得越来越挤窄了,租户们也更多了些。”

路圆满将话题过度到租户,也就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打工群体身上,介绍了他们在村里的生活,自然就会涉及到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徐主任:“我们单位人资部做过统计,集团员工,包括最基层的售货员、理货员,有一大半来自外地,这是个庞大的群体啊。”

路圆满:“是啊,路家河村的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好几倍,您看,街上玩耍的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外地小孩。”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说的是外来人口,其实还是归根究底还是说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两人聊的话题随机性很强,不在刘秀英提前准备的范畴

之内,她也不随便插话。

徐主任问的问题很多很杂,要不是路圆满是土生土长的路家河村人,有些问题还能不上来,这么一路说着,就来到了青苗小学门口。

虽然说不用准备什么仪式,但刘秀英还是做了些准备,将几个比较优秀老师的课程全部调换到这个时间段,杨薇薇也带了一个班,正在给同学讲一首古诗词,徐主任一行人一进到大院里,就听见朗朗的读书声。

徐主任环视四周,看着低矮的平房,黄土的操场,掉漆生锈的旗杆,感叹一声:“你们的条件确实艰苦。”

刘秀英也叹口气,说:“是啊,太艰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