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脸黑了,这是将他脸皮拔下来用力踩。

【若将建国比喻成生孩子,其他朝代经历过十月怀胎、差点流产、难产等各种磨难才建国,那么隋朝就是借腹生子,将别人的孩子拿来当成自己的孩子,没有经历磨难,贵族还是那些贵族,百姓还是那些百姓,上下阶级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外面那层壳子换了,又换了个家族做皇帝,昨日可以是北周,今日可以是隋,明日也可以变成唐。】

朱元璋沉默了下,这个比喻也太粗俗了。

他并不是很想将大明建国跟生孩子搭上关系。

【统治阶级固化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北周皇帝面临的困境,隋朝全部继承了过来。】

【杨坚当皇帝,是关陇门阀想要统治汉人共同推举出来的皇帝,这里从杨坚登基后将姓名从普六茹坚改为杨坚就能看出。】

【推举一个拥有汉人血统的皇帝是当时北方鲜卑贵族的共同选择,靠着一个汉人皇帝,隋朝强行将南陈纳入版图,可是这种统治并不稳定。】

【杨坚死后,关陇贵族的后代并不服气杨广的统治,而杨广为了不重蹈覆辙自己便宜前姐夫的下场,上台后只专心干一件事,就是从各方面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

李世民托腮点头,大唐比隋朝幸运,幸运在几场大战灭掉了关陇贵族大部分武力,手握武力才能不急不缓治国。

他便宜岳父面临的困境比他糟糕,选官权力在世家手里,军权也在关陇集团手里,哎呀呀,这样一想还真是同情他的便宜岳父了。

【这种打压从科举制就能看出来,科举制的出现对于世家门阀的威力大家应该都知道,在科举制出来前,华夏中原选官是靠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主要科目两科,孝廉和秀才,这个秀才跟后世科举制中的秀才是两回事。先说说孝廉,这个大家能理解,选孝子,汉朝以孝治国,想要不如仕途,首先要养望,靠着孝名是最快捷渠道,典型案例“卧冰求鲤”。】

刘彻来了精神,他很想知道后世的选才之策。

秦王政抬头目光如炬。

【孝廉讲白了就是挑选道德品德高的人才,这种制度一开始是好的,后来变了味,成为世家大族相互吹捧的手段,底层人才若是不投靠世家大族,连孝名都传播不开,更不要说什么养望,这玩意是世家大族才能玩得转。】

【两汉蜀汉的秀才,源于举荐,就是地方官员举荐人才,这种后期也被世家贵族垄断,发展到地方官员举荐的全都是当地世家。世

代当官千年门阀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秦王政心里点评_[,大秦选人只从官学挑选,靠孝出名的人才……

秦王政了然。

这不就是儒家认定的人才吗?

【察举制做官途径被世家贵族垄断,从曹魏开始,不再接受孝廉和地方秀才,既然你们推选的人才我不满意,我就派人亲自下地方去挑选人才。】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朝廷自己选官,中正是选官的官名,有大小之分,大中正是各州郡推选的中央官员,需要德名兼具,小中正就是地方选官之人,先由各地小中正统计地方人才,这种人才靠的是乡里推荐,并不是小中正写上谁就是谁,人才列在表中后,小中正还要写评语,再协助大中正根据这些人才划分等级,因人才分九个等级,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刘彻惊喜,这个法子好,完全可以补足察举制的不足。

将天下人才尽入彀中。

【中央再根据大中正的列表选官,这种制度显然要比察举制先进,避免了地方官员弄虚作假,可惜任何一种制度发展时间一长都能找到漏洞,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选官的中正出身世家大族时,选官时的评语自然也倾向对家族有利的一面,九品中正制再次成为世家门阀手中的工具。】

刘彻无所谓,政策吗?到最后都会变样,不过没关系,变了再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