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有备无患

孙清那嫂子看着没什么主意,人还有点怕生,儿子倒养得落落大方,礼貌也好。

“要不是这么个人品,我哥我嫂子也不会想着给他在城里说个媳妇儿。”孙清叹口气,转身回屋拎了几样东西出来,“他家送下来给他的,他全送我这儿来了,说是谢谢我帮忙。我哪帮什么忙啊?顶多劝了他妈几句,倒把我整不好意思了。”

纸包里是晒好的蘑菇,还有一大包黑木耳。

孙清把木耳塞给夏芍,“当初你也帮着劝了,见面分一半。”

夏芍哪好意思要,“你侄子孝敬你的,给我干什么?再说我这还有事想请你帮忙。”

一说有事,孙清不和她争了,“什么事你说。”

“你等一下。”东西都是陈寄北拎的,夏芍回屋把毛线拿出来,“毛衣你会打吗?”

这年代的毛线绝对是纯羊毛的,一点不掺假,摸起来又柔软又蓬松,拿火柴一烧什么都不会剩下。夏芍给陈寄北买了藏青色的,给自己买了鹅黄色的。

“这么多毛线,你是要打两整身吗?真舍得花钱。”

孙清就没见过谁家一买买这么多的,“毛线我以前没打过,不过我知道谁会,可以去学。你要是信得过我,就交给我试试,织不出来我再帮你找别人。”

夏芍在江城又不认识多少人,直接把毛线都抱过来给她了,“你随便试,我相信你的手艺。”

孙清性子爽利,就喜欢这种做事利落的,“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等我学会了,以后也可以接打毛衣的活,你记得穿出去,多给我打一点那个广、广……”

“广告。”

“对,广告。你现在都成我的活招牌了,就是毛线太贵,估计没几个人会打。”

两人说了几句,孙清又看到那两包山货,“栓子这小子太会来事儿了,弄得不给他的婚事上上心,我都不好意思了。可惜咱这附近也没有合适的,我又不上班。”

上班也不好找,除了商店和饭店、招待所这些服务行业,厂里多数是男工。

夏芍所在的糕点车间倒是有不少女工,可多是前些年招进来的,基本上都成家了。再就是像夏芍这样的家属工,本身就是因为丈夫在厂里工作,才能进厂的。

不过说到单身姑娘,夏芍倒是认识一个,何一立的妹妹何云英。

只是李来娣刚刚高中毕业,还没有工作,都看不上孙清这个侄子。何云英有工作,在本地不愁找对象,未必愿意找个家里是农村的,夏芍也就没提。

从孙清那回来,陈寄北已经把药泡上了,晾干的毛巾被也收了,叠好放在炕边。

夏芍拿起来,收进了箱子里,想想又把其他夏天的衣物也收了。秋天的秋衣秋裤,冬天的棉衣棉裤棉鞋甚至棉帽子,全都翻出来放到了最上面。

摸到自己的棉衣时,她忍不住皱了下眉,总觉得有点太薄了。

关里冬天没有关外冷,原主

的棉衣又好几年没换过棉花(),

(),

还有这个长度……

夏芍拿起来套在身上,发现衣袖、裤腿全都短了一指,她竟然长了点个子。

不过一十三窜一窜,一十五鼓一鼓。她这具身体才一十一,这几个月吃得好,会长一点也不奇怪。

夏芍干脆把陈寄北的也拿了出来,“你穿上试试,看小没小。”

陈寄北正在桌边写着什么,闻言盖好钢笔,起身接过棉衣套在了身上,“好像是有点小。”

何止是有点,这男人比她还夸张,足足短出了近一寸。夏芍没忍住问:“你到底长高了多少?”

“不知道。”陈寄北拿起棉裤一试,也短了。

“你这个也得重新做。”夏芍叠起来和自己的放到一起,又问:“你去年没重做吗?”

长得再快,一寸也夸张了点,而且这棉衣摸着也不太像新做的。

果然男人沉默了下,说:“没重做,只是添了点棉花。”

去年他还寄住在陆泽同家,陆泽同是个男人,心没那么细,有些地方肯定注意不到。刘铁萍又不待见他,更不会帮他操心了,想想还真没人会帮他重做。

夏芍没再说什么,想想换棉衣还得一两个月,不着急,先把衣服收了起来。

收完发现男人又在写东西,她随意瞟了眼,还以为是在练字。

结果只一眼,她脸就红了,冲过去把手一盖,“你写这个干吗?”

纸上那些内容她印象可太深了,什么月事前三后四最安全,什么弄在外面……分明是老大夫交代的避孕事项,这男人问问也就罢了,竟然还写下来了!

夏芍恨不得自戳双目,陈寄北似乎也没想到她会冲过来,一顿。

但这男人别的不说,一张冷脸特别能绷得住,看着纸上那只小手,他竟然说:“有备无患。”

有、有备无患?!

夏芍刷一下把手缩了回来,忍不住看了眼男人耳后。

红还是会红的,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男人怎么学会开车了?

还是冷着脸,一本正经开车……

那张纸最后还是被夏芍毁尸灭迹了,但夏芍敢肯定,这男人绝对记住了。不然也不会一字不落默下来,还看着她塞去锅底烧了,抢都没抢一下。

不过夏芍也不能冲去他脑子里按删除键,干脆当不知道,反正她没别的优点,就是想得开。

中药泡好,陈寄北本准备下午去买个药壶回来熬。

结果孙清一看他泡药,进仓房翻了翻,不仅有药壶,连小火炉都有。

“我以前吃药的时候买的,你自己刷刷。”孙清拍拍手上的灰,问夏芍,“你俩谁闹毛病了?”

夏芍本想接手,陈寄北先一步把药壶拿去洗了。她就没再动,站在一边跟孙清说话,“没谁闹毛病,我不是月事不调,还肚子疼吗?吃点调理调理。”

“那是得调理调理,你看的哪个大夫?”孙清对这些显然很熟,“中医

()院的宋大夫还是宁大夫?”

“是一门市后面的江大夫,

寄北他朋友的妈妈介绍的。”

“那你先吃,

要是有效果,我也去看看。”

孙清说着,下意识摸了摸肚子。不用问夏芍也知道,这次中秋,她又被家里人催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