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早就注意到儿子的眼神,从巴海说起这个为父求情的,这小子明显感兴趣起来。

大臣们意见不一,本打算交给本地督抚议定,不过考虑到儿子对此事感兴趣,康熙抬手道:“叫他过来回话。”

王德麟跟在两名侍卫身后走来,到跟前头没敢抬的在地上跪下:“草民王德麟,参见吾皇万岁。”

“免,”康熙问道:“你祖籍哪里?”

王德麟道:“草民江宁吴县人。”

“到这里二十多年了?”康熙又问。

很平常的两句话,却让王德麟忐忑不已,语速明显加快了:“是二十多年了,家父年事已高,实在抵挡不住这里的酷寒,只要能让家父回原籍养老,家父的劳役草民愿以身相替。”

可以说是很谦卑了,来之前和韩云明商量的那些,如何替其他人也请求一两句的话全都被抛在脑后。

真到面对皇上的时候,才知道先前的打算都不可行。

康熙看得出来王德麟是真正的孝顺之人,听完他的话思考一会儿道:“你们父子在这里相依为命二十多年,其情可悯,着你们一并发回原籍,回乡和家人团聚吧。”

“多,多谢皇上,”王德麟一瞬间欣喜非常,忙叩头道:“多谢皇上隆恩。”

保成不想让他哥再被大臣们挑错,此时抢先道:“王德麟,你没有其他事要陈情了?”

正要提起这个话头的苏辰看了弟弟一眼,弟弟长大了都知道给他遮风挡雨了。

王德麟磕头的动作微微一顿,没人问他不说心里还不会太过愧疚,问了也不说那就是他自己行事有亏。

可是如果说了,会不会把自己和父亲的恩典被取消掉?

“回,”王德麟小心抬眼看了一眼,猜测到问话之人的身份才垂下眼睛说道:“回太子的话,草民的确还有一件事要说。”

保成向康熙低声请示一句,康熙点点头,保成才道:“那你仔细说来,不要有遗漏。”

王德麟疑惑,难道皇太子已经知道他们此次过来并非是他一人,所求也并非他一家之事?

如此,王德麟便的确一点都不敢隐瞒,把此行一同来的有几人,谁家是什么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

然后听到其中一家的名字时,在坐诸王诸大臣皆不由神色一凛。

金雍。

金圣叹那个独生儿子!

金圣叹!

本来金圣叹也没有犯什么事儿,他死的其实挺冤的。

当年震动江南的“抗粮哭庙”案中,别的参与哭庙的学子有没有反清的心思不能确定,金圣叹绝对是因为看不惯县令任维初严催税粮,才带头写祭文抗粮的。

同时金圣叹之所以那么勇,还有一个原因是顺治爷曾经赞他的诗句,金圣叹毕竟是个天真的文人,他便以为皇上是知己了。

哭庙案还有一个大背景,便是当时牵涉到全国的“奏销案”。

“奏销”相当于奏报,其实就是关于税粮的征收的账目,地方要分别将实际征收、中间折损等明细列清,之后把这个账册上交到户部清吏司。

因此朝廷是有各地乡绅百姓欠税的账目的。

而在明朝末年,江南乡绅就有拖欠税粮的陋习。到了清朝他们还是照旧例行事,没想到顺治十三年的时候朝廷要求他们将所欠税粮补齐。

补不上的全部拉走,该下狱的下狱,该流放的流放。

当时有一部分人老实补交了,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拖欠。

在这个背景下,江宁巡抚朱国治严格要求下属官员追逼税粮,即便出现了鞭打百姓的事,却是没有政治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