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不过,不需要担心什么的。前年郑亲王离世, 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里,领头的是济度和岳乐, 还有几个年轻的贝勒。朕打算再过些时候,就册他们为亲王郡王的。有用的, 朕自然是要重用。不服管教的, 慢慢儿的也就不用了。”

“他们是固执保守些, 但不经历镇痛,怕是永远也学不会服从。现在这个时候就站队, 是打量着朕活不长了么。还是想着早早的选定,背地里谋划着,怎么把朕推上来的,就怎么把朕再弄下去么。”

那是他们在做梦。

这会儿早不是入关的时候了。

福临绝不会叫人把自己逼到那个份儿上。

总有一日,福临要结束这样公推皇帝的约定俗成。就从他这里开始,继承人的事情,甚至于许多的事情,都是他皇权至上。

至少这个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就可以稍微的改一改。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为时尚早,需要再等一等,等福临再干几年后,大清一统,他再来动手修剪朝中的这些动不得碰不得的山头枝丫了。

含璋自然知道福临最是个有分寸的。

他心中志向宏大,若是身体健康,能活得长久些,大清在他的手里,未必会经历后面的一些事情。也不会出现顺治去世后,许多政策与制度倒退回去的局面。

也不必等待另一个幼帝长成,不必等待那个幼帝需要十多年的光阴形成自己的执政治国思想,然后再来处置大清的这些事务。

中间断代了起码二十年的时间,这二十年的时间,不知道造成了多少的失误,耽误了多少的发展。

含璋最希望看到的,便是福临能够施展他的抱负和理想,真正的完成他的愿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将大清按照他自己的设想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