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时昭做这一切本来就是为了方便百姓,这房大哥就算是想偷师学艺,自己也造一个出来,时昭也是乐见其成的。只要在百姓农忙的时候,他不把而费用收得太高,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没有违背自己的初衷。

时昭从谷场出来,正准备回家。抬眼就看到谷场河对岸的田埂上,艾叶正挎着个小竹篮往回走。

清水河流经荷塘村这一段,只有自家往县城方向有一座石桥,再往上又要到陆家湾那边住家多的地方才有桥梁。

旱季水浅或者只是下点小雨的时候,村民们都是蹚水踩着河里垫着的石头墩子过河;要是下暴雨涨水,就只能绕道上下游的桥梁过河。

绕道的话,那就走得远了。

如今正是旱季,河水不深,还是可以走河里村民垫的石墩子过河。

时昭见到艾叶的身影,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朝艾叶走来的方向走去。

时昭的牛皮靴踩着石墩子过到河对面,艾叶刚好走到河边。他看见时昭等在河边,很是惊奇:“少爷,您怎么在这里?”

时昭不答反问:“我记得方才我出门时你还在家,怎么一转眼来到河对岸了?”

艾叶将手中的小竹篮朝前递了递,给时昭看里面的菜秧:“周大叔今儿从外面干活回来,路过咱家时敲门,跟我说他家的菜秧育好了,咱家要种冬菜的话就可以去拔一点。早点种,天气暖和长得快,要不一场秋雨下来,天就该凉了。”

“我寻思着院子里的夏菜基本上都要结尾了,是到了种冬菜的时节,就跟周大叔去他家拔菜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