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然后问道:“宝根,你和你哥哥昨儿去县衙领赏,县衙的差爷除了看你的弓箭还有别的事吗?”

陆宝根赶忙道:“县衙的人还问我们参不参军,说我们会射箭的技术,当兵比其他人在军营拿的钱饷高。而且现在西边也没什么战事,参军比别的谋生路都要好。我在东家这里干得好好的,不想去。我哥哥倒是挺心动的。”

大概是觉得自己还是给东家添了麻烦,时昭不说而已,当时昭问话,陆宝根就赶忙把关于参军的事情又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时昭听了,眉头轻皱。他没想到文征已经走到征兵买马这一步了。弓箭手是有些技术难度的兵士,训练也是最难的。如今开始招募猎户参军做弓箭手,就能省去初步的训练环节,节省时间,想来其他的兵种差不多已经准备就绪。

看来文征已经不想再等了。

只是不知文征现在和将来要的是现在身处京城冷宫中的废王皇甫沁,还是新帝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

时昭叹了口气,问陆宝根:“你哥哥去吗?”

如果内乱一起,最先遭殃的还是百姓。

“我哥哥说要回来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当时还没决定。”陆宝根听到时昭问这问题,有些着急道,“东家,这有什么问题吗?”

时昭沉默一下道:“无事,我就随口问问。”

按理说他该阻止陆宝根的哥哥去参军的,这文征起事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但他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如果文征真要起事,一旦打起来,哪里还会管你自愿不自愿,到了年龄的男子,都会被官府征上战场。别说陆宝元了,就算是陆宝根到时也可能被征兵。

不仅文征的势力范围如此,新帝的势力范围同样如此。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去,起码还有时间早点操练,等到时候真打起来,上了战场活下来的几率也大一点。

时昭又和陆宝根聊了会,主要是宽陆宝根的心,怕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毕竟陆宝根也是能从木工房看到他们去靶场试射弓箭的。还让他回家后过问下哥哥参军的情况。

见自己并未给东家带来什么麻烦,陆宝根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地。想起时昭还让他过问哥哥的参军情况,陆宝根更是十分感动。

东家真是体察入微。

他们这边才聊完,刚刚起身还没来得及道木工房做事,院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堂屋的三人面面相觑,然后陆宝根先跑去开门。

门外并不是去而复返的文征一行,而是荷塘村的一个村民。

那村民手里端着一个小木盆,木盆里是今年新舂的新米。

见院门开了,对着走过来的时昭,村民将手中的木盆往里递,充满感激地道:“时家小哥,这事我家今年新谷子舂的新米,给您拿点来尝尝鲜。您给咱们村里造的双马拉滚脱粒机和水车碾米机实在是太好使了,省了好多活。”

“我家男丁不够,往年打谷子是最累人的活,自己都干部了,都得花钱央人做,贵还不说,还得跟人说好话。今年有了你做的两个机子,咱付上几个铜板就能把这活儿做了,可算是终于不用求人了。”

今年夏天大旱,时昭在帮着县里做水车灌水的时候,就考虑过秋收时百姓脱粒的问题。他问过当地百姓,他们都是用谷斗脱粒,十分费力。基本都是汉子才能做的活,要是家里缺少汉子,那秋收真是个受罪的活。

时昭琢磨了一番,决定利用牲畜的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发明了双马拉滚脱谷机。这听着是个机子,实际主要需要的就是两匹马和一个石槽加一个石磙。

将割下来的稻穗放在石槽中,石槽中放上一个空心的石磙,穿上桐油泡过的粗麻线。双马立于石槽两边,石磙系于马身,由马拖着石磙前行,将谷粒从稻穗上碾下来。然后村民只需要将石磙碾过的稻穗抖一抖,将谷粒从稻穗上抖下来,就能开始晾晒了。

脱了粒晾干后还得舂米,时昭又借助清水河的水势,做了个水车舂米的机子。这东西自然不能放在露天,于是他在清水河旁盖了两间简易的房子,叫做碾坊。荷塘村村民有需要,就可以去碾坊舂米。比以往他们舂米得担到镇上、县城才能做这活可方便多了。

一个水车石碾就能成一个碾坊;一个石槽两匹马就能成一个脱谷场。一个脱谷场,一个碾坊差不多就能供整个村子的村民使用了。

只是这两套设施制作需要成本,运转也需要成本。一家一户的农户根本做不起起。时昭原本想让村里农户一起筹钱做个碾坊和脱谷场,然后用的时候大家都不需要出钱。但因投入过大和建成以后以后维护成本不好计算,收入的利益不好划分,又没人有能力挑大梁,村民没能组织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