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去年年底的大寒让傅疏影带着几个双儿做的冬衣销售一空,赚了一笔,这给了傅疏影很大的信心。傅疏影因此对水城的纺织行业也用心调查了一番,然后儿子商量:“娘看水城这边养蚕的人不少,但却甚少有纺织的机器。要不自家弄两台纺纱织布机,这样以后做衣服的布料自家也有了。”

水城这边山高林米,阴雨天气颇多,没有种植棉花的条件,只有些农户种桑养蚕,故而没有规模化的纺织行业,产出来的蚕丝也基本都是运到外地去加工。然后水城又从外地买回布匹来做衣服。

这样一来一回,成本无意间就提高了许多。

如果能在本地就把蚕丝纺成布匹或者锦缎,价格上岂不是优惠了许多。如此他们不仅能做这衣服的生意,还可以做布匹,锦缎的生意。

时昭没想到母亲来到水城的半年时间,还把水城整个纺织行业从种桑到养蚕到布匹一整条生产链都研究透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能帮助大家谋得生活不说,说不定还是一个新的机会。

而且种植桑树,养殖桑蚕,这是农业,不算经商,也不影响自己以后入仕。时昭觉得这事可行。

如果这事成了,还可以推广开来,以后水城的蚕茧就不用外运,在本地就能生产出来。

时昭说干就干,在做接到的活儿同时,一边开始研究纺纱机,织布机;一边开始留意附近的田地,准备买进一些,种植桑树,养殖桑蚕。另外条件允许,还可组织附近的村民种桑养蚕,到时候自家收购蚕茧进行加工。

不过这地一年还有待实践,这些事都可以徐徐图之。

在大宁王朝还被宁成帝驾崩的消息笼罩着的时候,时家的小院里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运转起来。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