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兰雨也很高兴,自己终于把儿子拉扯成人。他想起早逝的丈夫,眼里忍不住泛起泪花:“小荷他爹,你看见了吗,咱们小荷已经长大成人了。”

小荷听了娘父的话,眼里也润润的。他今儿终于能体会到为什么及笄这么高兴的事儿,艾叶却会抹眼泪。

他这会也有点想,于是抱住自家娘父:“娘父别哭,以后小荷孝敬您。”

兰雨也抱住儿子:“娘父不哭,娘父是高兴。要是你爹爹也能看到你长大成人,嫁人招婿该多好。”

又过了几天,何似薇的嫁妆终于全部完工,这已经是腊月初三,何似薇腊月初七的婚期,这时间也是恰赶恰的好。

时昭把何似已留下的地址给了陆宝根,让他驾车去县城送一趟信。顺便还列了个单子,让陆宝根帮忙买些物什回来。

时昭列的单子上所购物什,都是丰富艾叶和小荷的那个小摊子。两个小家伙干得有声有色,他应该表示下支持。

陆根宝以前念过两年私塾,识得些字,时昭觉得招了他,真是捡到宝了。像这些需要跑腿又需要识文断字的活都可以委托陆宝根去做,不用自己事事操心。

他赶何似薇的嫁妆期间,又帮陈茂赶制了一些小摆设,这段时间熬了不少夜。今天终于完工了,送信采买的事有陆宝根去做,他就能休息一下了。

这天是隔壁的麻旺镇赶集日,有个小双儿赶集回来闹了肚子。忍不住,只得找到在时家院墙外摆摊的艾叶和小荷的小摊上求借茅房。

未婚的双儿、小姑娘不像汉子,随便找个地方就解决了。要是在野外不小心被人看见,那可是一辈子的清白都没了。以后甭说嫁人,没准连性命都要丢掉,所以是断然不敢在野外方便的。

艾叶自然是能体会那个求助的双儿的心情,很爽快地带他去了内宅的茅厕。在院子里碰到时母,过问了两句,倒也没说什么。

不过艾叶还是觉得,把陌生人往家里带不太好。特别是少爷不在或者少爷在休息的时候,那样不是很安全。并且夫人大户人家出身,肯定不习惯自家院子里陌生人进进出出。

经过今天这事,艾叶想起之前有个姑娘来了月事,半路没有准备,也是来他们的小摊寻求帮助,那天艾叶也帮了忙。

送双儿出门的时候,艾叶想起这两件事,又想起小荷曾经也因为闹肚子的事来时家借过茅房,他忽然发现有这样需求的姑娘和双儿还不少。

但经常来自家借茅房肯定不好,毕竟家里不是自家当家,但他也想帮帮这些姑娘和双儿,毕竟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很能理解这种需求。

他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走着走着忽然萌生了一个主意。

“小荷,你说咱们在围墙下弄一个茅房怎么样?”

艾叶对小荷道:“这里去县城还有麻旺镇,一路上我都没见过茅房,以前内急的时候,我都是忍着。还好家里到镇上和县城都不算太远,还能忍着。但是好些人住在山里,走到咱们这里了,还得再往里走个把时辰。汉子倒好办,那些双儿和姑娘内急的咋办呀。找人家借茅房总不会那么方便,要是害羞的,都不好意思开口。”

“我们要是在墙下弄个茅厕,姑娘、双儿肯定愿意来,那些结了婚的小媳妇、大婶子,肯定也愿意来;没准汉子们也愿意来。有了茅房,谁愿意冒着让别人看到的风险呢。这样来我们这小摊歇脚的人就多了,生意怎么也会好点。”

“等以后生意好了,我们还可以卖点别的。”

小荷听了艾叶的想法,想起自己第一天与艾叶见面时,也是找艾叶借茅房来着。小荷顿时感同身受:“我觉得是个好主意。以前跟着娘父出去赶集,路上有时候憋得辛苦,我都想过要是路边有间茅房就好了。咱们这里有了茅房,那些姑娘双儿肯定愿意来咱们的小摊歇脚。”

两人想到一处,晚上吃饭的时候,艾叶就跟时昭商量。时昭没想到自家小叶子还能有这样灵活的头脑,很是赞赏。时母听了艾叶的意见,也觉得颇为新奇,没有打击艾叶的积极性,同意了这事。

现在兰雨父子都在时家做事,在时昭的建议下,他们就没在家里开火。家里种的菜、或者有了什么好吃的,就往时家拿,两家人一块吃。做饭也是两个小的还有兰雨一块做。

陆宝根只午饭在时家吃。他虽未婚,家里还有寡居的母亲和哥哥一大家子,早晚还得顾着家里人,就不在时家吃饭。

当初也是兰雨家的情况和自家相似,他才那么同情兰雨父子。只是自家情况好了太多,自家是汉子,还有个哥哥在。

起茅房这事还得找人来干,时昭打算把这事交给陆宝根,让他去请起茅房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