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这样一来,不管报官有没有用,这些欺软怕硬的山野村民应该不敢欺负小荷父子了。

而对于陆平顺来说,则是更大的麻烦。他们这样无中生有给县令老爷扣帽子,县令大人知道了会作何反应不言而喻。

不管是一个庸官还是一个清官,陆秀美的说法无异于把县令大人推向自己这边。

时昭把思绪理顺,为了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问兰雨:“婶婶知道陆平顺是在衙门哪个房供职吗?”

兰雨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只知道他读了点书,在衙门做事。”

说完兰雨想了想又道:“他肯定不是捕快就是了。”

虽然兰雨不知道陆平顺在衙门哪个房供职,但也确定了自己的猜想,陆平顺不在不房供职。

时昭又想到,以前陈茂跟他说,现任县令上任后,就把原来的捕头踢走了,换了自己的人,想来这捕房不会还有以前留下的遗老遗少。

诸事理顺,时昭长舒一口气。等过了这上元节,他必定要为小荷父子讨个公道。

以前自家的事,他还当成个例,现在得知小荷家这事,还不知道在这山野乡村隐藏了多少这样村民习以为常,但被欺压者却求告无门的事。他觉得有必要为这些弱势的群体寻求一个可以讨还公道的地方。

时昭又安慰了兰雨和小荷父子一番,叮嘱兰雨别忘了明日带小荷去自己家写委托书。

他们临走前兰雨再三谢过时昭之后问道:“时家小哥,不知你今日前来我家有没有什么事?”

兰雨想着会不会是艾叶来找自己儿子玩,但想着时昭也来了,会不会有什么事。如今时昭帮他的忙耽搁了,他当然要过问一下。

时昭被兰雨问的一愣,不禁莞尔。自己本来是来找兰雨询问做下元节糯米团子方法的,没想到遇到这糟心事,都忘了自己来的目的了。

兰雨这一问,他赶忙道来:“原本是想向婶婶请教一下下元节水城这边做糯米团子的方法和一些风俗的,结果这么一闹,差点忘了。”

“原来是这样。”

兰雨娓娓道来水城这边糯米团子的做法和下元节的相关风俗:“水城这边下元节做的糯米团子,是要用一种叫花菜的野菜剁碎揉进糯米粉和粘米粉拌好的米粉里,揉成团。然后用挖来的野葱和白豆腐炒干做馅,素馅盐要放得清谈一点。最后做成糯米团子。有的人家喜欢一些别的口味,也会做一些高粱的团子或者不放野菜的也有。”

“至于风俗,下元节是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为人们消除灾难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备上各种果品、食物在大门外‘祭天’;大门上还要挂水旗,请求水官消灾除难。水旗可以在集市上买,也可以自己做。就是裁一块三角黄布,周围封边,写上水字。”

“晚上备上丰盛的晚饭,晚饭前祭祀祖先,请求他们护佑平安,降福子孙。要是家里有人做工匠的,在这一天要比寻常人家多祭祀一个炉神,祈求技艺精湛,生意兴隆。”

“晚饭之后,人们就可以互相串门,馈赠自己做的糯米团子和祭祀祖先了的‘福余’了。”兰雨说道这里,嘴角带了点笑意,“除了过年,小孩子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下元节了。”

风俗都大同小异,别的时昭都懂,就是不太明白小孩子为什么喜欢喜欢过下元节。他感觉以前在青州府的时候,小孩子们好像并没有怎么期待下元节。

比如自己小时候就没有过。

在青州府那边,下元节官府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天典礼,各家各户也会有自己的祭天仪式,形式有别,但仪式差不多。都会做糯米团子,不过青州府那边糯米团子是红豆沙馅,甜的;水城这边是野葱豆腐馅,咸的。

祭祀之后就是放烟火,这是除了春节意外,青州府会官方放烟火的另一个节日。到没有水城这边串门的习俗。不过不管哪边,下元节都是最像春节的节日了。

想起放烟火,可能青州的小孩子的确也挺喜欢过下元节的。只是自己长大了,已经没有那份感觉了。

大约是看出时昭的疑惑,兰雨解释道:“那些祭祀祖先后的果品吃食,我们这边叫‘福余’,按风俗除了自家吃,一般都要用来赠送上门送福的小孩。”

兰雨这么一解释,时昭就懂了。水城百姓比较贫困,过下元节能有好吃的,好玩的,难怪这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下元节呢。

今日帮了兰雨父子一把,他们来兰雨家的问题解决了。离开的时候,兰雨送他们出门,边走边道:“你们才回来,可能还不认得这边的花菜和野葱。明日还有一天,我去你家写委托书,让小荷带着艾叶去挖野菜野葱,然后我教你们糯米团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