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母听了很高兴,儿子这是真的懂事,要养家了。
母子俩聊了一下未来的打算,又说起下元节做糯米团子的事。
“不知这水城糯米团子做法和青州府是否一样。”时昭从篮子里拿出今日上街购买的糯米粉与母亲闲聊。
“想来大同小异。不过为了入乡随俗,还是找人请教一二。”时母也不是水城人,在水城待过的时间也很少,同样不知水城风俗。
“那好,明日我和小叶儿去找小荷他娘父打听一下。”艾叶想去找小荷玩,时昭顺势而为,这是借机向母亲请示呢。
上次买树时,时昭怜惜小荷父子的处境,让小荷娘父有物品要卖都来先问问他家。过了大半个月,小荷娘父就来问过一次他家要不要卖买鸡蛋。农户散养的鸡下的蛋,自然比蛋贩子圈养的好,时昭自然是欣然买了。
这也让时昭更觉得小荷父子的人品没的说,那么难的处境,也没想着占别人便宜。
时母想了一下,好似在想小荷是谁,想起便点了头:“也好。”
这小厮日日粘着自己儿子,又想跟人家双儿玩,时母到想放他一些自由,看看他打的什么算盘。
昔日见他勤快又乖巧,自己才同意留下他。时母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看错了人。
白日时昭和艾叶进城买了不少东西,晚上的晚膳也比平时丰盛了许多。有了没进城时饭桌上没有的小炒肉、酱牛肉、烤鸭。
荷塘村到底是个乡村,也不能日日进城,每次购买的物品有限,有的还不能久放,比如像猪肉、卤牛肉、烤鸭这类生鲜熟食不能久放,平时也只有进城的当日,顶多第二日能吃到;冬天天寒,倒是可以放久一点。
时昭看着饭桌上的荤菜,觉得长期这样不是办法。等有空了,他得在家里弄个小冰窖,不然食物很难储藏,坏得太快,吃东西太不方便了。
特别是等到明年夏天的时候,现在天气转凉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