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流放到这里,心里苦闷大家可想,首先是心心念念的君主被迫自杀,其次是对楚国前景感到迷茫,他看不到楚国的出路,虽然能欣赏到祖国的壮丽景色,却解脱不了他心中苦闷。】
【现实遇到挫折,他寄情于诗句中,有了先前说的悲春秋,屈原的诗句有多浪漫,他的内心就有多苦闷,直到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国都,眼见楚国灭亡,他心如刀割,写下绝笔作《怀沙》,在五月五日这天投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楚国故土就在湖南湖北一带,这也是湖南湖北在端午节祭拜屈原的原因。】
【当然了,可能有人问屈原是楚国人,为何秦汉和后面的朝代也会过端午,其实端午节自古有之,这个节日贯穿了我华夏历史,多少文人墨客跟这个节日有牵连,最开始是祭拜龙神,越国国主就是大禹的子孙,因为没了治水的才能,治水演变成了祭拜龙神。】
【别看越国跟吴国后来打生打死,其实早前也有一段亲密时光,祭拜龙神的节日也传到了吴国,等越国灭亡,塞龙舟祭拜龙神的节日又传入楚国。慢慢演变了今日的端午节。】
【好了,我们加快速度请出今日第三位出场人物,这位大家可能听过的很少。起码清溪就没听过,还是查资料才了解到。】
【第三位人物出现在东汉,叫曹娥,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她的父亲在五月五日迎接伍神也就是伍子胥的时候不幸溺水身亡不见尸体,当时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寻找,日夜嚎哭,十七天后都未能寻找到父亲遗体,于是投江自杀,五日后抱着父亲遗体浮出水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孝女,她所居住的镇子改名叫曹娥镇,投的江也改名叫曹娥江。】
【相关历史材料不多,被归于神话传说,这里能看出这位曹娥跟前面这两位比起事迹有些突兀,所以应该是当时东汉的经典营销策划的案例,毕竟当时是“以孝治国”,鼓吹孝道再正常不过了。】
【以上三位就是端午节主要祭拜的先人,真正被认同的只有前两位,第三位存在感不高,好了,接下来再说说跟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然而在宋朝之前是没有这个习俗的,这个习俗跟唐末黄巢起义有莫大关系……】
李世民摇头:“瞎说,虽然我们不插菖蒲艾草,可我们也吃角黍饮菖蒲酒啊!”
至于黄巢起义……
他目光看向一旁的屏风,上面有宫廷最好的绣女绣出的山河社稷图,全都按照光幕地图一丝不苟绘制。
目光停留在河北三镇,眼神变得幽深。
看来,三镇问题还是要解决。!
第七十八章
【唐朝的科举制说一千道一万是有缺陷的,这里从最倒霉的考生诗鬼李贺就能看出,在经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落榜考生黄巢的一声怒吼后,到了宋朝科举总算是改进了,科举舞弊也成了后代皇朝严惩罪名。】
【唐朝科举科目很多,不像后来发展到明清只重视八股文,不过唐朝科举是不糊名,这就有了作弊机会。】
李世民神色不善起来。
【我们先说说诗鬼李贺的科举之路,李贺拥有李唐皇室血统,可惜经过两百年稀释,到李贺这一代已经离皇室很远了跟普通人无异。】
【李贺年少有才,得到了文坛大佬韩愈的青睐,当时文坛其实已经出现了学阀,不过也正常科举制往往伴随着副作用那就是党派,想要出名头那肯定是要拜山头。】
【青年才俊李贺在年少时那是要多风光就有多风光,可之后他的命运却一落千丈,十八岁受到韩愈青睐,就在韩愈要捧红这位小老弟的时候,李贺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李贺要守三年孝。】
【守孝就守孝吧,他还年轻等得起,三年后他守完孝参加科考,乡试轻轻松松过关,可到了考进士的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因为他父亲名字里有个晋字,跟进士同音,他就不能再参加科考。】
【这个理由太可笑了,别说他不能接受,韩愈也无法接受,大佬拍着桌子怒吼,“因为父名有晋不能参加科考,那名字有仁字是不是不能做人了?”】
【这话在我们看来讲得非常有道理,可我们小看了古代对这方面的忌讳,名字避讳在那个时代再正常不过了,还有父亲名字里带“岳”,就一辈子不去岳山不能听音乐。】
【大佬予以力争架都吵到了中央,可规矩就是规矩,最后李贺还是没能参加科考。好吧,没法参加考试,那就走后门找个工作吧,结果找了个奉礼郎的工作,就是主持祭祀,这跟他想象中能大展拳脚的工作完全没丝毫关系,郁闷后,他辞去了工作,既然不当官那就当兵吧,唐朝士兵的地位可没宋朝那么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