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旻睡得晚,却还是赶着正常的点儿起了身,但陆望安明显比他起身还早,桌上已同往常一样摆好了离开时留下的纸条。
虽不看也知道是什么内容,但傅旻还是整着衣带前去查看,果不其然是那句:太后有召,我先去了。
“唉,琵琶就这么好听?”傅旻再次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不能算是粗人,却说得上是俗人,“三月不知肉味”的事情决计发生不到他身上,他听过明月奴的琵琶,虽说不出个一二三吧,却也觉得好听,要能让他日日去听,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当然,前提是明月奴是他的心上人,便是弹成傅愔儿那样,他也会觉得好听,可若旁的乐师来了,便是国手他也不会天天去听。
眼见时辰不早,再琢磨这些倒无甚意思,傅旻理了理情绪,如往常一般讲明月奴的纸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这一收,才发现下面还藏着了一张,傅旻拿起来细看——
居然是明月留给自己的一张“朋友圈”!
样式是全然仿着自己那个,但他聪明,将方框里的头像换成了祥云半掩明月。
文案第一句是“阿郎”。
就这一句就扫空了傅旻前头所有的埋怨,雾霭尽散、丹灵高悬,心情明朗得连午膳都得多用两碗。
第二句就更让人舒坦了——
“天留人便,草藉花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