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菲菲一手扶着油门,一手握着驾驶盘,双脚轻放在了下面的脚踏板上。
一切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飞行的关键阶段。
这不仅是她第一次在没有机长的情况下,更是她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驾驶飞机,使用精密雷达进近的方式降落。
一般来说,现在各大航空公司大多使用ils进近,也就是精密仪表进近的方式,让飞机落地。
而精密雷达进近,是需要管制员通过持续性向机组报告位置,以及飞机的航向偏差等信息,来指引飞机进近。
这类进近方式,与传统的盲降(使用仪表着陆)不同的地方在于,不需要任何相关机载设备的安装,只要机场空域有雷达覆盖即可。
但这类进近方式的劣处在于,飞行员处于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位置,只能听从管制员的指挥。
在遭遇意外时,可能偏转航向,或者降低高度,需要更久的解决时间。
目前来说,这类进近方式一般用在军用机场和少部分民用机场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指引航空器目视落地。
而凌菲菲主动要求使用雷达进近的方式,并不是意味着她对自身驾驶能力的弱视,而是在航司规定,平时学习处理的方式,还有综合航空器安全水平的考量下才作出这种决定。
在成为民航飞行员的第一天,她就从前辈那里学到了,民航飞行员不需要逞强,在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管制、签派、机务,甚至乘务员,各式各样的民航从业人员,都会竭尽所能为飞行员提供帮助。
现代民航,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飞行。
“白玉兰8757,调速190,下2400米,继续沿当前航向飞行。”
韩副部长重复完,凌菲菲看了一眼面前的几个显示器,确定飞机依旧在正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