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年纪太大了,恐怕难以胜任变更法制的繁苛;至于张汤嘛……朕所变更的律法,正是为张汤等所设,他要是搅合进来,未免不太合适。”
汲黯不觉皱了皱眉:
【为张汤等而设?】——皇帝这话不大对头啊……
“陛下的意思是……”
“朕令人取来了太史令记录的前朝史册,读了燕王卢绾、绛侯周勃与条侯周亚夫的小传,抚今追昔,不胜感慨。”皇帝徐徐道:“鉴于条侯当年的境遇,朕还是决意为心腹的大臣稍稍谋划,总得有始有终的才好。”
汲黯:……
眼见皇帝面不改色的说出了燕王绛侯条侯的姓名,纵使阅历深如汲公,一时也不由为君王家的厚颜无耻深深震惊——这三人都是老刘家薄情寡性鸟尽弓藏的著名受害者,而今陛下这样轻描淡写的提及,难道真就不会觉得有一丁点的羞愧么?
何况,将张汤与这数位名流青史的大冤种并列,又是什么用意呢?纵使陛下早就想好了张汤兔死狗烹的结局,也没有必要当着自己的面处刑吧?
一念及此,无语至极的汲黯猛地一个激灵,立是反应了过来。
到底是朝堂上磨砺多年的重臣,仅仅稍一顿挫,汲公便渐渐自皇帝这槽点满满的发言中品出了滋味——至尊反复强调“条侯的境遇”,而条侯周亚夫又是因何而死?不就是在太子继位时心怀怨望,被孝景皇帝囚杀于狱中么?
而今皇帝为太子任命保傅,没有挑选张汤、公孙弘之流炙手可热的文法酷吏,反而特意选中了自己与石庆等素以宽厚闻名的大臣,用意已然不言而明。但皇帝用酷吏而太子尚宽仁,必将会引发东宫与内朝莫大的冲突,稍有不慎,搞不好就会生出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