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王神玉,皇帝也摇了摇头:王中书令的打算,他看的明白,单纯就是想致仕。
点一个储君命令他辅佐,估计都能愁死他,更别提让他自己去谋划,去扶持皇子了。
就这样,皇帝于十一月十五日大朝会下诏改元后,次日,就宣五位宰相至紫宸宫。
无论是上朝,还是面圣,宰相们都是有个座可以坐谈政事的。
只是当皇帝说起,他拟了一道遗诏后,诸位宰相皆起身拜于御前,请皇帝勿做此不详之言,臣下不敢有闻。
这也是固定流程了。
总不能皇帝一说起自己身体不好,已然准备了遗诏,宰相们就快乐点头:好哎那您快说,毕竟我们也看着您身体怪悬乎的。
君臣一番应有的推拉之后,几位宰相亲耳听到了皇帝所拟的遗诏,也明白了皇帝对未来朝局的真正安排——
“……宗社至重,执契承祧。朕既终之后,皇太子于枢前即皇帝位,然太子天性恭谨,自承储位,因兹感结,旧疾婴身。故军国大事,朝政庶务,皆取天后处分。”
这是遗诏的上半部分,五位宰相都不意外。
别说太子现在确实是体弱多病,难以主政,便是从前,太子身体状况还未有如此之差时,皇帝也是选择了天后摄政。
有的朝臣看不清,但作为宰相,他们是看的清楚:帝后在政见上一脉相承,且比起太子弹压朝堂的能力,皇帝明显更信任天后。
让几位宰相一时屏息,殿内霎时安静的是后半道遗诏——
“国立太子者,是以为储君。然人之修短寿数,皆在天命,不在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