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二原本想在家歇息一日,但郑丰早起回来,说了几句,他就进城了。

他没有托大,听说了瑶池的位置,还有防护严密,他就打算找侯爷借几个人手。

但侯爷在军营,一来一回,骑马也要半日,恐怕就错过时机了。

幸好,先前郑家庄那边派来的人手里,郑六郑七几个跟着家仁他们去泉州了,但郑三江和家欢的小厮郑二都在城里,倒是可以临时搭把手。

于是,日上三竿时候,郑三江和郑二扮成一对儿父子,挑着一担山梨,就出发了……

李家院子里,温夫人和文娟一起做针线,陪着李老太说话。

温夫人和文娟坐胎的时间差了不到一个月,如今都是五六个月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这样的天气,她们也不敢在外边乱走,平日就两个院子窜一窜,算是活动了。

李老太盛了一大盆的粘大米,打算挑拣干净,做成粘面子,然后蒸豆包、炸油糕。

这是北地的习俗了,即便搬到新都这里,但家里人还是喜欢这一口儿。

因为在北地时候,日子太穷苦了。

家里最好的一年,也不过蒸了百十个豆包,炸了二十个油糕而已。

那是全家记忆里,最香甜、最幸福的味道了。

如今家里顿顿白米,买个百十斤粘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老太太就打算多做一些,亲朋家里都送点儿,吃个新鲜。

温夫人和文娟看着有趣,也听得嘴馋,都是扔了针线,跟着一起忙碌,说说笑笑,倒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