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行至宴客处外头时,只听里头传来阵阵喝彩,有人不住叫好。徐桃他们立在台阶下,仅能瞧见一位青衣士子立在堂中的背影,冲上首揖了一礼后径直往左入了席。
想是那位士子做了一篇好诗文,徐桃进来的时候,都还听到旁边有人在说什么芝兰玉树文采风流。还有人说什么待得高中,东床快婿之类的词语,莫非这就是古代特有的榜下捉婿?徐桃一边暗自腹诽,一边在最后站定。
众人齐齐行礼,前头的席上才发现居然这里头有厨娘。白日里也并非没有娘子参与比试,但多是织布刺绣之类的,厨娘还真的少见。
女眷那边,身着樱草色大袖衫的年轻娘子轻轻扯扯旁边藕荷色娘子的衣袖:“卢六娘,瞧,竟有小娘子做厨娘。不知她们做的哪一道?你说呢。咦,你在看什么?”
卢蓁蓁回过神来,忙放下手中的诗稿:“啊,你说什么?”
“噢!我知道了。”樱草衣娘子手指虚点了两下,“卢六娘你方才瞧见那首《禾下》便极为推崇,如今见到作诗的那位崔郎君玉树临风,就越发觉得这诗好了是不是?”
卢蓁蓁一张脸羞得绯红,忙伸手去握樱草衣娘子的嘴,急得快哭了:“柳十二娘,我只是听见长公主和两位相公都推崇这诗,再拜读下,你休要做此言。”
瞧见卢蓁蓁一脸紧张的模样,瞥见有人看过来的模样,柳十二也知这话题不能再说,笑道:“有年轻厨娘站在末尾,不知她们做的哪道佳肴。我猜定是最后一道,你说呢?”
见柳十二娘转移了话题,卢蓁蓁松了口气,随口附和:“我也没甚主意,许是最后一道吧。”
周围众女眷也纷纷猜测起来,瞧见柳十二娘又转头去问别的小娘子,卢蓁蓁缓缓吐出一口气,将方才揉皱的诗文悄悄放回了桌上,抬头看向堂中。然而,隔着那么多人,她的目光却下意识地看向方才崔清晔离开的方向。
长公主接过侍女记载的记录,翻看了一下问道:“做三瓣玉尖面的,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