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衍这才回过神,应了声好之后,正准备往房间里走。
忽然他顿住了脚步,喊住了正在干活的林梅花。
在他接受到的记忆里,二姐林梅花小学的时候在班里成绩就是名列前茅。后来高考取消,她初中没念完就回家帮忙干活了。
在高考恢复、弟弟上县里念书之后,林梅花也一直也想念书参加高考。可林家送一个孩子上县里念书已经很吃力了,哪里有能力送第二个呢?更何况还是个女孩,林家愿意供她念初中已经是村里的头一份了,怎么还能供她念高中呢?
这些道理林梅花也认可,只是她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执念。每当她有空的时候,就会悄悄读一读弟弟的课本,算是圆一圆心中的执念。
她是BaN一个极其聪明的女子,单是凭着自己琢磨课本,也掌握了不少高中的知识。
“二姐”,林衍很认真地对她说到:“等我考上了大学,家里就有余力供你念书了。”
林梅花似乎没想到小弟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望着小弟认真的眼神,她的心里百感交集。就算是家里和她最亲近的大姐,也不知道她心里这个小小的执念。
反而是和她不怎么亲近的小弟,居然还记得她想念书的事情。她以前还抱怨小弟去县里念书之后和她生分了许多,看来是她纯粹多想了。弟弟应该就和大姐说的一样,在县里念书辛苦得不得了,所以回家的时候才没力气和她们交流。
林梅花露出了个笑脸,竭力让自己看起来不怎么在乎读书这件事,“衍衍,你还记得这事呢?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我早没这想法了。再说你去念了大学,那还不得要学费和生活费啊?我也快二十了,早不是读书的年纪了。”
林衍却摇了摇头,他的语气很是坚定,“这才恢复高考几年呀,抱个娃去考试的比比皆是,姐你肯定能念上。而且现在大学里大学生都有补贴,我去念大学肯定不用花家里的钱。说不定我还能补贴你,让你更轻松的念书呢。”
林家人受林奶奶天天念叨的影响,一门心思地认为林衍聪明能干,一定能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所以林梅花也毫不质疑弟弟能考上大学的事,同样坚定地认为他一定能考上。
这会听到“准大学生”的保证,林梅花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听听!她的弟弟说以后会供她读书,村里有哪个姑娘的弟弟会说这样的话?不盘算着早些把姐姐嫁了赚点彩礼钱就算好的了。
就算说这话是吹牛,那别家也没人敢吹这个牛!
林梅花使劲憋住了眼泪,紧紧地拉住了林衍的手,“衍衍,姐姐知道你懂事。不过这事还是得看命,等你考上大学再说。”
林衍反握住二姐的手,郑重地和她保证到:“二姐,你放心。我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一定帮你想办法。”
这更是给本就感性的林梅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就连林杏花听她一讲,也跟着感动了。两姐妹去河边浣洗衣服的时候,眼圈还红红的。
和她们一起洗衣服的小姐妹还以为她受了什么委屈,一问才知道是她的弟弟说以后要供她读书。
虽说一群小姑娘并不相信这话的有效性,但并不妨碍她们为这件事感动。毕竟村里有兄弟的姑娘,谁不是被兄弟使唤来使唤去的呢?家中兄弟和颜悦色的都没几个,能说几句话哄姐姐高兴的,更是只有这一个。
而且村里的姑娘们对林衍的映像本来就很好,除却因为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读书人之外,更多是因为林衍生得一副白白净净的好相貌。
尤其是在村里头黑脸汉子的衬托下,那简直就是鹤立鸡群。人都是视觉动物,对于好看的异性总是有着更良好的映像。
不过村里的男人对此就是嗤之以鼻了,在他们眼中,林衍说的这些话都只是为了哄得他姐姐赚钱供他读书而已。
再说了,大学是那么好考的吗?他说能考上就一定能考上?
可别到时候名落孙山,回家来种地都不会种。而且他明明是村里人,却被宠得一副少爷长相和脾气,以后的日子指不定多难过呢。
林衍倒是不操心村里人怎么看他,他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高考复习。好在他前面的不少任务都涉及过高考,所以一个星期复习完所有高考内容并不算难事。不过时间还是很紧张,他还是得日以继夜的复习。
林奶奶看着自己家小孙子这么努力地复习,那叫一个心疼。这一个星期,老太太又是买鸡又是买鱼的,就为了给这个宝贝孙子补身体。林家两姐妹也沾了小弟的光,吃了一个星期的好东西。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家长陪考”的概念,但在林奶奶的要求下,林父林母放下了手中的活计,陪着林衍一起去县里参加高考。
高考的两天,林衍都是在县里的国营饭店吃的饭,住的也是县里最好的招待所。可见林家人对于这个儿子,的确是寄予厚望了。
不得不说,在经历了林家人如此尽心尽力的照顾后,林衍对原主是个人渣这件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为期两天的高考很快就结束了,林衍自我感觉良好。
他顺手还翻出了原主在县里干“倒爷”挣的钱,来在原本的时空里,这笔钱被原主拿来买假录取通知书了。但现在这笔钱在林衍的手里,自然也有着不一样的用途。
他拿着这笔钱去县里的商场买了两盒雪花膏和一罐水果罐头,雪花膏是给两个姐姐的,水果罐头则是给林奶奶的。他原本还准备给林父林母买点东西,但被他们坚定的拒绝了。
等到林衍跟着父母回家的时候,林奶奶正在村口和一群老人唠嗑。见到自己的宝贝孙子回来了,老太太急忙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