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锋一下子想起了秦霜星给他科普过的【蚂蚁抓奴隶】。不由莞尔。
荣锋点开视频, 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几分钟后, 给秦霜星发去评价。
“很有意思。”
荣锋按下语音键, 把手机举到唇边。
“感觉比你之前给我讲的,又多了一些内容?”
消息发送出去。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
秦霜星回过来的,也是语音。
荣锋心里一动。按下播放键。
秦霜星温柔轻软的声线,在清晨的阳光里响起。
“被你发现啦。”
“我稍微加了一点东西,蚂蚁的真教学性行为之类的。”
教、学、性、行、为。
荣锋眉毛一挑。
……虽然已经知道这个术语是什么意思了,但听起来还是很容易让人误解。
这是之前讲课的时候没提到过的内容。
蚂蚁是真社会性动物,这一点荣锋已经知道了。
秦霜星这次的视频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术语:
【真教学性行为】
此处的断句,当然不是教学、性行为,这种一听就不太对劲的词语。
而是教学性、行为。
教学行为,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也是人类文明得以繁荣昌盛的原因之一。
教学行为的定义有三条标准:一,必须包含一个老师,和一个“无知”的学生;二,必须包含老师的付出,比如讲解、演示等等;三,必须让学生比自己摸索学习得更快。
众所周知,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它会通过触角交流的形式把这个信息告诉给其他蚂蚁。
这种交流其实不是“用触角告诉其他蚂蚁食物在哪里哪里”这么简单。
而是一种【亲身带路】的行为。
这种【带路】,就是一种【教学】。
“老师蚂蚁”在前面走,后面一群“学生蚂蚁”慢吞吞地跟着。
“老师蚂蚁”会时不时地停下来,让“学生蚂蚁”记忆周围的树木花草,各种地标。
等到“学生蚂蚁”记忆得差不多了,它就会用触角碰碰“老师蚂蚁”,告诉老师自己准备好了。这样“老师蚂蚁”就会继续前进,把“学生蚂蚁”带到下一个区域。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还怪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