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的米不够,老百姓还得再添上。”
车家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不得已变卖田产,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根本数不胜数。
“老丈,你们平日里除了给地主扛活之外,官府还有什么徭役没有?”徐春君走过来问。
“怎么没有?”车老丈忍不住叹了口气,“咱们老百姓也分不清是朝廷的徭役还是淮阳王家的徭役。
早二十年前给大长公主修陵墓,这几个县的人都去过,足足修了七八年。
四五年前我儿子还被征召去挖河渠,说是挖通了人人受益。
实则老百姓要是在那上头行船,不知要交多少买路钱。
只有那些大官和家眷们在上头坐了花船游玩,逆水的时候还得老百姓在岸上拉纤。
这是大宗的,至于小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记不清。
反正每年春耕完了,就开始摊派活计,一年总有那么三个月左右。”
徐春君他们在车老丈家吃过了午饭又和他们攀谈许久,看看太阳偏西,天气也不那么热了,方才起身告辞。
临走前到底给他们家留下了两吊钱表示感谢,这两吊钱对徐春君他们来讲实在不算什么,可对这家人来说几乎就是一年的花销了。
从这个村子离开,又走了六七十里地,便来到一处镇上。
镇子自然要比村里热闹繁华一些,郑无疾别说不必太急着赶路,就在这里住下吧。
这镇子上有两家客栈,不远处还有小饭馆。
在这镇上歇了一晚之后,天刚亮,他们便套车赶路,得趁着凉快赶到桐丘县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