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页

“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是割裂了整块大场。”白川接道。

“说‘割裂’还不太准确,因为你再看这一块,原来的大场等于说已经消失了,所以我刚刚才震惊了很久。”安太善张开手在局部画了一个圈,“就在博弈中而言,在这种序盘的阶段,大家的余裕还比较多,优势区别也没有那么明显,一般人在这里想的肯定是只要我拿到这块大场,优势就能在我;时光他想的却是,只要你俞亮不拿到这块大场,优势就不会在你那。怎么说呢这确实是很‘另类’的对弈思路。所以他的下法就像我们现在所见的一样:这块大场,我白棋可能不一定能拿到,那我干脆就碎了这块大场,让你黑棋一定拿不到。”

“这个棋手的下法,就是比较逆向思维的。”白川讲。

“很另类,他的下法会给你一种电波一闪的感觉,就刚刚那个瞬间,你可能忍不住会想‘还能”

这样下’?可他就是这样下的。”

“这么一来的话……”白川读了一会盘,继续道,“整座棋盘的空间就被划分成了大概四、五个局部,这几个局部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我有点期待接下来的中盘阶段要怎么办了,像这种很零碎的局面,可以说是很多棋手唯恐避之不及的。不管是要组织进攻,还是联络,难度都会变大。”

“我对俞亮七段的棋更熟悉一些,俞亮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善于链接局部来作战的棋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序盘阶段白棋简直可以说是咬着黑棋不放,甚至于不惜白送二十多目来阻止黑棋对大场的抢夺。这里足以看到时光对俞亮在这个方面是非常非常忌惮的,对他来说就是我宁可赔你二十多目也不想看到你在局部成模样。”

白川舒了一口气。眼望着直播屏里的对弈情况,他喃喃道:

“中盘开始了。”

“开始得有点快。”

“主要是局面已经被拿捏了。”白川龇牙笑笑,做了一个抓取的动作,“现在的话只能尽早开始局部的争夺,以及伺机联络棋块。黑棋眼下其实比较被动,我想可能是俞亮并没有料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被‘逼’进中盘。”

“刚刚那个局部交手的结果。”安太善点了点黑五十一到五十九几手,结果大概就是白棋局部要亏十八到二十二目这样。问题不是很大,接下来有大把机会把差距补上,重要的是白棋在序盘阶段的目的已经达成,现在的黑棋不再有先手优势了。”

不光没有先手优势,甚至可以说有些被动。

“哗啦——”

俞亮拈起几颗无气的白子,一把丢进旁边的棋盒。

上午的阳光洒在他的发顶,将他凝视棋盘的面孔映得有些冰冷。

在两个棋手看不见的地方,“弈豆”曲折地摹画出了黑白双方的实时胜率——白百分之五十六,黑百分之四十四。

“看一下ai推荐的行棋路线。”方绪望着屏幕,突然指向ai计算表下的“推荐行棋”一栏。“唔,看哪边的路线?”小段依照他的话打开。

“黑棋的。”

“嗯……黑棋的推荐路线是……引渡,跳到右下局部去。应该是因为那边的白棋不太稳固吧,我再看看……”他又往下翻了好几页,才露出伤脑筋的表情,“总之,各个击破好像也不是不行,就是麻烦一点。”

“ai也没有推荐联络棋块的方法吗?难道……没有办法?”方绪瞪大眼睛问道。

“也不完全是不行,但从ai给的推荐来看,如果你想一口气包圆整个棋块是不可能的,电脑也没有给出合适的路线,但你可以……呃,把这些棋块依次打包地解决,就比如右下部 这里有三小块碎棋,用渡把它们联系成一块,接着再用这联络好的一大块棋去支撑进攻,或者作为铺垫,那也是能得到效果的。”

“……我知道了。”

方绪默然地坐回原位,他那心神不宁的模样足以让小段回头看了好几眼。

不管是对场外观战的人,还是对场内的棋手来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入中盘交战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才有的对策。古人行棋之所以战斗血腥激烈,乃是因为古代围棋序盘阶段变化比较少,双方布局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干了,因而大部分的变化都交给了激烈的中盘去承担;但对于现代围棋来说,中盘时的双方往往备阵已足,中盘更像是序盘的发展,而不是序盘的补遗,这大概也是方绪如此焦虑的理由;另一方面,从棋理来看,时光的下法实际上就是在无法获利的情况下还送出去了二十多目,强行割开了棋盘,并且强行把战况一把推向了复杂的局面。

翻开ai对本局白棋棋路的评价表,赫然就能看到“弈豆”对白棋方才一套应手的评价给了一个很低的分数,几乎接近无理手。可当页面翻回胜率总计表时,人们依然可以发现白棋的胜率已经飙过了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