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页

“比赛之前倒是没有感觉,但比赛一旦开始,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白川感慨道。

“对观众来说对局还是会比较漫长的,对棋手来说的话也许不是这样,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不够用。”安太善笑了笑。

“今年的三星杯可谓是新人迭出啊,不管是中国还是韩国,都有第一次参赛就闯入八强的棋手,往年好像都没有见到这种现象。太善先生觉得这是否是一种新浪潮来临的征兆呢?”

“嗯……从棋手的年纪来说,确实是一批新人。但是是否能成为‘新浪潮’,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什么结论。最近一年多以来,网路上一些棋友的讨论我也经常会看,‘新浪潮’嘛,到底是怎么个新法?是棋手都是新人,还是说会给棋坛带来一种新气象?如果只是有很多新人棋手加入,那么这股‘新浪潮’未必就能起得来,毕竟现役的每一个棋手都是从新人过来的。我理解的‘新浪潮’,还是得像,譬如说法国的电影‘新浪潮’啊,什么‘新艺术’啊,这种能拓展前人的技艺,在一个领域里刮起新风的运动。就这点来说的话,虽然今年比以往出线了更多的新人,但正因为他们都还很年轻,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去要求他们做出什么革新或者改变,因为现阶段大部分的新人棋手仍然还是处于一个模仿他人的阶段。这就像一个门槛,他们要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可以完全越过这个门槛,越过去以后才能谈创造自己的东西。”

“不过,我们还是应当对他们抱有期待吧。”

“那当然。其实我最敬佩的还是俞晓旸九段,他无疑是本次比赛中年龄比较大的棋手,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是,纵然他的年龄、资历都摆在那里,他也没有局限于自己过去所获得的东西。我从他的第一局开始,一直到十六进八对他儿子俞亮的那一局,一局不落地看完。可以说他始终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对局和变化。对他这个年纪的棋手来说,能有这样的心气是十分可贵的。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对围棋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感染着我们。我想他已经不需要再用三星杯的名次去证明什么了,三星杯应该以自己能邀请到这样的棋手而骄傲。”

“说到俞晓旸九段的话,他的儿子在这次比赛中显然拥有更高的话题度,尤其是十六进八之后。”

“是的,俞亮这位棋手,早年在我们韩国棋院修习的时候也是很受关注的。当然那个时候受”关注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父亲俞晓旸九段。”

“俞亮也被认为是围棋‘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呢。”

“领军人物的话,倒不是很重要,这只是一个名头而已。我记得以前爱因斯坦形容居里夫人,说她是‘不被盛名腐化的人’,盛名之下往往其实难副,对年轻的棋手来说,盛名不一定就是好事,反过来说,没有盛名也不一定是坏事。当然啦,我们最终还是要比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捋起袖子做了个秀肌肉的姿势,“这个厉害,能赢,那你怎么吹都不过分;相反,你平时训练赛下得再好,读盘能力再优秀,上了赛场赢不了,那也不会算数。以前日本人那个布局多好看,当年‘韩国流’刚出现的时候,那些日本棋手,他们都看不惯的,嫌下”

得难看,后来时过境迁,韩国流慢慢赢得多了,他们不想承认也得承认。我们这个圈就是这样的。”

白川被他说得大笑起来。他笑完,抬头觑了眼表,说:“比赛会场那头已经开始猜先了。”“是的。”

“好,那我们就开始正式播送了。”白川转向镜头,“现在为观众朋友们直播解说的是今年的三星杯八进四决赛,对局双方为俞亮七段和时光二段。”

“猜先结果是俞亮七段执黑,时光二段执白。唔……俞亮这个棋手应该是很喜欢执黑的,我觉得时光二段执白也更好一些,这一回算是理想的配置。”

“时光二段的话,可能还有很多棋迷不太熟悉他。其实他在今年的棋王战上已经有了很优秀的表现,作为第一次参加三星杯这样世界大赛的棋手,他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俗。”

“时光二段呢,北斗杯期间我们见过一面。还是今年春天的事情了。”安太善抱着双臂,盯着直播屏接话,“我当时有一个想法,我觉得这位棋手好像棋运不是很好,因为我之前没怎”么看到过他比赛的棋谱嘛,也没太听说他的名字。”

“啊,这个就……”白川抿起嘴,略带无奈地笑了笑。

“就是因为了解得太少,所以当时北斗杯对弈期间,棋院方面的,不管是参赛的棋手,还是参与组织的棋手,第一次跟他对弈以后的感觉就是……懵了。懵了,你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