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页

情况。像以前的话,我们棋院的桑原九段,日本棋院的羽根泰正九段,你们韩国的朴永烈九段,都是曾经担任过外卡的。”白川望着镜头中转播的韩国方面的实况说道,“但是基本上……他们在三星杯中是没有打破过这个……我们称之为‘三十二定律’啊。”

“‘三十二定律’嘛。”安太善笑得露出了犬齿,“我们那边的管这个叫‘外卡魔咒’。因为过去的几年里,担任外卡的羽根、朴永烈这些人,他们都是曾经的个中好手啊,像羽根泰正九段,这些年也还是在这方面努力。我也跟他下过,还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这个……我们其实也很奇怪,就是不太清楚,为什么这些棋手现实里这么厉害了,到三星杯上反而都是本赛一轮游这么个情况。很不可思议。”

“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吗?羽根先生都六十多了啊。”

“但朴永烈九段还是年轻的呀!他担任外卡就前年的事情,他没比我大太多岁的。”“我记得是十二岁?”

“对,我是七二年生的嘛,他是六零年生的人,我俩正好差一轮。我还在棋院做研修生的时候,经常去他家吃饭。当时他夫人还在世,他没退役。棋院里那时没有现在这些硬件,下棋的人也没有现在多。因为我是李赫昌九段的弟子嘛,我入段比其他人都早,那时候就经常吃完饭留在朴九段家里,帮他辅导其他的冲段少年这些。”

“朴永烈九段当年也是……据说是辅导过俞亮是吗?”

“是的。俞亮来韩国也是我去接的,当时是他妈妈陪着他去,当然开始练棋以后她就回中国了。俞亮也是跟之前其他的冲段少年啊这些一样,住在朴永烈家里。”

“那太善老师,你觉得俞亮的棋受俞晓旸九段的影响深一点,还是受朴永烈九段的影响深一点呢?”

安太善眯着笑眼思考了一阵。

“以前的话,我觉得还是更……就是说如果看表面的话,应该会觉得离俞晓旸更接近一点。虽然俞晓旸老师并不是像他那种比较用力的对弈风格,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他的棋谱,你会发现俞亮他的对局里面,消化了很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日韩棋手的棋着。我有一个很深刻的记忆是之前我们韩国代表团来北京棋院访问,当时俞亮在对局研究室给我们韩国棋院去的棋手分析棋路。然后我有一个什么印象呢?这个印象就是,他很……专业。”

“专业?”白川笑了。

“是的。感觉就像是活的围棋字典一样。他跟你讲棋能讲得很清楚,而且他是随便就能从他的那个脑子的围棋库存里头,抓取一个典型的对局案例来给你参考,而且这个抓取出来的例子,一般都是根据你自己的对弈水平来选择的。这个就很厉害,几乎可以说他什么都懂,在围棋这块的话。所以今天这轮比赛呢,纵然对面坐着的是俞晓旸九段,我对他也还是有信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感觉是吗?”

“呃,会不会胜其实不重要。你想对很多的棋迷朋友,还有对你我这种职业棋手,就对我们来讲,能看到这场比赛就已经够了。毕竟我们都知道这两个棋手的水平有多好,他们的对局是不可能让人失望的。”

“嗯……”白川伸着脑袋,对照着韩国方面的转播镜头,在身后的磁力黑板上落子。“先手的是俞亮。第一手下的是星位。”

“这次三星杯还有一点特别的是。”安太善用手指指了一下荧屏右侧一块带着数值增幅曲线的电子表格,“棋院在转播过程中还运用了‘弈豆’,就是右侧这块计算数值的程序。

“目前双方这个增幅条……也就是这个比赛胜率,还是开半状态。”

三星杯现场的对局研究室里,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信步走进来,找了一张椅子坐好。有人认出了他,小声冲他打招呼:

“方绪九段!”

方绪朝说话的人看去,一眼就看见了在研究室另一侧坐着的青年记者小段。“你好。”

“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嗨,这么大的事儿,我也想来看看。”方绪抿唇微笑。

“哦……”

小段怔怔地点头,一看他面前的桌上空空,立马把闲置在一侧的空棋盘抱到了两人间的茶几上。

“小俞老师下得好谨慎呢!”他捡起黑子来摆着,“对手是俞晓旸九段的话,应该也会很紧张吧?”

他手里抓的是黑子,方绪自然配合地抱起白子的子盒。他望着转播镜头,夹着棋子的手指迟迟晾在半空中。

良久,他说:“也许吧。”

第113章

有时候,对弈时的赛场会使人感到虚幻。那是种抽离的感觉,你的肉身虽在此处,灵魂却已然飞升。目光平移、前转,呼吸、心跳,手指拈起棋子打在纹枰上的瞬间,每一分每一秒,这些知觉都会在你的脑海里罗织起一个新的世界。在对局时,只有对手的模样才会被你记得,其他的面孔却全都是模糊的,是幻影和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