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青: 【从这首咏菊诗里面可以看得出来,黄巢胆子很大,志向很高。
古代是官本位,男子想要出人头地,得去当官。他们家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低,急需改换门庭。大唐有高考,也就是科举。明面上,每个良家子都能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黄巢这个书生意气风发地去考了。
第一次科举,落榜。黄巢心想,没事,他还年轻,大不了下次再来。
第二次科举,又落榜。
他心想,问题不大。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厉害了,很多白发苍苍的人都在参加科举呢,他也不能放弃啊。
可是第三次科举,又双杀落榜。黄巢开始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一丝怀疑。这条看上去非常公平的道路好像也没那么公平。
第四次科举,他再次落榜。他渐渐意识到,在不糊名字的科举考试中,拼的不是才学,而是爹。
他这个山东的盐贩子,在山东还算混得开。但是长安世家遍地走,权贵不如狗,商人之子是底层中的底层。
他只算个小镇做题家。
曾经意气风发的神童,逐渐变成了一个愤青。
错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迟早有一天,他要让这个世界直面小镇做题家的怒火!
科举考试可以漏掉无数个才子,但漏掉黄巢却让整个大唐伤筋动骨。如果主考官知道这位落榜考生是大唐的掘墓人,应该会赶紧让他通过吧。】
唐朝科举明面上花团锦簇,背地却是烈火烹油。无数天真的考生受到了社会的毒打。不说黄巢,李白、李商隐、王维……这些名人都吃过大亏。大唐的文人爱国心切,本来想骂这位掘墓人,但现在却有些沉默。黄巢之所以成为反贼,背后也有科举制度的一臂之力。
唉,他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
武则天冷声说道:“爱卿,不糊名字的科举有名无实,你们还要反对这糊名制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