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当领导数落的时候,自然要把过错往小了说。

李隆基连忙甩锅:“悠悠我心终归不是皇帝,见识实在是太浅薄了。”

“这天下安危怎么可能系于安禄山一人?即使安禄山立刻失明,安史之乱也终究会爆发,只不过是张禄山和李禄山的区别。”

总之,绝对不是他的锅!

武则天微挑眉毛,目光逐渐没那么刺人:“哦,怎么说?”

李隆基一听自己说得有戏,连忙往下编:“据说安禄山是在河北出兵。从商鞅变法开始,关中跟河北就有巨大的分歧,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人结下了死仇。

到了汉朝,河北已经非常繁华,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杀窦建德杀得太过草率,埋下了离心离德的伏笔。

河北尾大不掉,连太宗和皇奶奶都解决不了,这跟儿臣关系不大,您说对不对?”

武则天闻言闭上眼睛:"你说得不无道理。河北确实是个大麻烦。"

李隆基一听武则天赞同他,连忙继续扯:“本朝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可是考试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头来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里说的这么多大唐诗人,好像每一个人科举都不顺利,这说明真正的人才已经被埋没了。关陇贵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当然不满,肯定是投效了安禄山。

陛下曾经用过糊名制度,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连陛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哪里能那么轻易解决?”

武则天轻轻叹息。李隆基说的东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固化。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这些贵族,遇制关陇贵族发展的势头,可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贵族哪里杀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出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