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自然是诚惶诚恐地连连推辞,发表了一通立嫡立长之类的言论,赵佶也没立刻应下,只是让众人休要再提此事。
宋朝从未有过废嫡立幼的先例,赵佶既想把事漂漂亮亮地办了,又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不好的名声,因此,一些政治作秀很有必要,这些事赵桓和赵楷心里门清,官员们也会上赶着配合。
到了下次朝会,又有人进言要改立太子,这一次,赵佶的态度与上次相比,有了微妙的不同。
嘴上虽说着不同意,然而他的脸色却全然不是如此。
上位的态度就是最明显的风向标,似是得到某种示意般,臣子们纷纷出列,声称三皇子的德行光耀古今,功绩无人能比,正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结果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他们倒还嘴上留情,没有直言赵桓的无能或过错,只是将赵楷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转眼间,殿内已跪倒一片臣子,看着就像是他们联起手来逼迫皇帝做选择似的。
赵桓看着赵佶故作为难的样子,心中悲凉,唇畔勾起一抹冷笑,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跪在最前列,再一次请辞太子之位。
这场政治表演持续了有一个多月,最终以赵楷成功入主东宫落下帷幕。
第261章
太子的册封仪式复杂无比,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月,一直到四月份,所有纷杂吵闹才趋于平缓。
这段时间,赵佶的兴奋劲始终不曾消退过,行秋等人已回到东京两个月,他每每想起自己竟完成了历代先祖都不曾完成的遗愿,都有种飘飘然不似在人间的错觉。
而另有一则更让他高兴的消息则来自于辽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