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赵佶高兴,他可以把宫里一百多个道士全部封为国师。

行秋小声叹了口气,眼神犹豫,踟蹰片刻,才万般无奈地轻轻叫了声:“官家……”

就像被封赏完全不是他想要的,是皇帝不顾他的意愿非要给他塞,他实在推辞不过,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下来。

赵佶自己在权利最高点,却十分欣赏所谓文人傲骨,对方越是不看重功名利禄,越是表现出对此不屑一顾,他越是喜欢。

见到行秋这么为难,他乐呵呵地笑着,一手指着他,对身旁的赵楷说道:“你看,果然被吓到了,还好我没提前给他说这事,否则他又要像前两回一样,无论我怎么劝都不肯接受赐官。”

赵楷眼中划过一丝惊讶。

屡次拒绝父亲的封赏,难道这人竟是个难得的与世无争的君子?

子肖其父,赵佶对行秋很欣赏,赵楷自然是紧随其后,在容貌气质的加分下,对方屡次拒绝封赏的态度,更让他对其好感大增。

赵楷轻轻笑着道:“国师到底年少,父亲您这么猝不及防的,他肯定没半点心理准备。”

赵佶的心情十分愉快,眼角眉梢都透着得意:“提前说了就看不到枕玉变脸了,从认识到现在,我还没见过他这幅茫然无措的样子,今天总算看到了。”

行秋这时才苦笑着说道:“行秋自觉对社稷没什么建树,当不起官家如此厚爱,但也实在不忍三番两次的驳了您的好意,唉——”

他叹了口气,一手掀起衣裳下摆,郑重拜谢:“行秋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