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显然也这么想的,至少他对着行秋的时候,比对着只会跟他顶嘴的倒霉太子笑容要灿烂很多。

他向在场官员和宗亲们介绍了行秋的身份,着重声明前几次灾祸,都亏了他提前预警,朝廷才能迅速反应,做出措施。

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没确定之前,许多人仍旧把它当做某人自抬身价的笑谈,直到此刻亲耳听到赵佶这么说,他们才知道,原来世上真的有得道高人,并非人人都是林灵素那样的骗子。

能预知前事的大佬……

一瞬间,在场许多人看着行秋的眼神灼热得像滚烫的岩浆,心里各有各的打算,琢磨着要怎么才能把这人拉到自己的阵营。

行秋连忙借此澄清:“我只是个稍微有些慧根的凡人,得了仙家点拨,又借了官家几分龙气,才能对未发生的灾祸有所感应。若非官家庇佑,我也什么都算不出来的。”

哦,原来只能预知灾情啊。

一些人歇了心思,还有些目光却更加明亮,如提供救灾资源的吏部与祠部司。

以往筹措救灾经费的方式,有一项是卖度牒与卖官鬻爵,各项核实、登记、发放度牒等手续繁琐不说,次数多了,效果明显没刚开始施行时那么好了。

若是能次次都提前知道,将灾情的损失最小化,先不说对吏治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这些干活的人也能省不少功夫。

赵佶没想这么多,他只是单纯高兴于行秋会说话,事事都不忘捎他一把。

高兴了就要封赏,想起之前数次赐官都被少年拒绝,想了想,他决定不让他做那些又烦又累的活,就领个清贵又荣耀的闲差,这样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再有孟州知府这样的人阴奉阳违,不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