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人人欢声笑语,便显得沉默寡言的杨志很是突兀。
他的心里很有些不是滋味,同样是杀了人,宋江负罪逃亡被官兵追捕,却因遇上贵人,不仅免了所有罪过,还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捞了个正经的官。
而他遵守律法,自动投案,不仅没有保住清白与列祖列宗的颜面,还得了个落草为寇的下场。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他心内如有火烧,频频看向那个分外惹眼的少年,好几次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又觉得无缘无故的,实在舍不下脸张这个嘴。
行秋怎么可能看不见杨志几次三番的欲言又止,不过他不想接对方的话题,也不想揽这个摊子,便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只跟几人说些与之无关的话。
杨志摆明了是想效仿宋江走自己的门路,在他看来,自己都有本事把宋江弄到府尹手下去当官,那么摆平他那点事,肯定也不在话下。
他这么想完全没错,其实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别跟谋逆沾边,或是丧心病狂惨绝人寰的大罪,赦与不赦都是上面一句话的事。
行秋有特权,把杨志领到官府销了罪不是难事,但问题是,他暂时还不想这么做,因为他不确定到底要不要用这个人。
在行秋看来,杨志实在不是个可靠的人,他出身好,通过应试武举成功进入体制,起点比普通人高太多了,虽然总是运气不好,但每到绝处总能遇上转机,或有贵人相助。然而就是这样,杨志都能从杨家将后人的身份一路混成土匪山贼,这能全赖他人吗?行秋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杨志自己本身。
第一次丢了花石纲,他觉得无法交差,干脆就不交差,一走了之避祸去了。
第二次丢了花石纲,他又选择了逃跑,没有主动回去承担责任,全然不顾梁中书对他的提拔之恩。这样的人,毫无担当,一出事就躲,不堪大用,连高俅都不愿重新启用他,其他人又怎能放心把工作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