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这一年来为了支撑铺子,他在钱庄借了几百两银子,到今天算看清楚了,再磨下去,他恐怕要资不抵债,还不如咽下这口气,服输认栽,拿着剩下的几百两回乡,多置些田地,种几亩果园,安度晚年吧。

……

七月七日乞巧节,沈家在大叶街上开了分店,取名宁秋阁,专营各色衣裳鞋袜,加脂粉首饰,一楼还摆了个小货台,卖点儿针头线脑和日用小百货,什么蜡烛、蒲扇、小镜子都有。

这样进门的顾客多了,无形中加大了来铺子里逛的客流。

沈泽平聪明机灵,虽然才十六,已经能抵半个管事用,叶掌柜家原来的帐房老祁是个踏实人,沈泽秋和安宁没叫他走,留在店里仍旧做帐房先生。

庆嫂莲荷等人也加了工钱,做起事情来更加兢兢业业,把自己分类的活儿做的漂亮又体面。

新店一开业,宾客盈门,新货新首饰一上架,很快就能成为紧俏的货。

可过了中秋后没多久,店里的生意忽然断崖般的往下跌,账房先生祁老吓坏了,急忙捧着账本来和安宁说。

半个月前两家铺子的流水银加起来每日有近五百两,这些天却只有一二百,而且秋日的新货刚刚上架,按理应该会更加火爆才是,怎么流水不升反而下降了?

沈泽秋和安宁都磋磨不透。

隔日杨夫人带着杨筱玥来铺子里买胭脂,随口问起做一身苏州缎的衣裳要多少钱,这种苏州缎是新进的料子,进价就要十两银子一身,还不包括裁剪缝制和绣花,安宁笑着给了个实惠价,“杨夫人要是喜欢,十六两便好。”

谁知杨夫人一听,面色瞬间有点儿不自然,细眉一蹙,“沈娘子,这……有些贵了吧?县里才卖十两银子一身,你们怎么卖得比县城里还贵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