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成绩还没有出来, 而白鹿书院的公益活动仍在继续。
起初,宁颂只是想要践行自己的理念,力所能及地去为改善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做点儿什么, 但很快, 他个人的想法变成了书院组织的活动, 不少学子都加入了进来。
有人、有钱, 所能做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净水科普的公益活动从一个县发展到了另外一个县,最后连远在百里之外的青川县都知道了有这么一桩事。
如今走到临州府附近的乡下, 只要在河边打水, 都会有好心的村民科普生水的危害。
“这水不处理就吃, 肚子里会长虫子的!”
那些个文绉绉的书生们说什么“疫病”、“瘟疫”, 乡亲们没有那么多的理解能力, 只能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词。
相比起来, 肚子里长虫子比别的词汇直观得多。
而比起公益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 白鹿书院学子们所作所为, 也被一部分商户们所响应。
尤其是与宁颂关系匪浅的一心堂。
就在乡试考完之后的第五日,他们就加入了进来。
之后白鹿书院公益活动中的药材,都是他们提供的。与此同时,廉价的、能够针对性的防治腹泻的药物也在研发之中。
不光是宁颂, 一些参加了乡试, 却对乡试中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的考生们, 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成就感。
还好,面对困难,他们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下乡科普净水知识的公益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放榜之前, 按照惯例,乡试放榜时间一般在考完之后的第十日。
这几日里, 宁颂等人从一个村跑到另外一个村,在忙碌中极大地缓解了等待考试成绩的焦虑。
等到考完之后第十日,恰好是跑完了一个村,学子们不得不收拾行囊回到临州府。
“糟糕,又开始紧张了。”宁颂听到有人说道。
纵然大家无法彻底根除来自于乡试结果的焦虑,可到了放榜这一日,学子们无论在哪里,都集中到了考院附近。
由于来得时间太晚,距离考院更近的位置已经被占了,宁颂等人只好到不远处的茶楼里喝茶。
韩管家派的小厮早在清晨天还未亮时就出了府,就等着府内一张贴榜单,若是中了,就第一时间赶来报喜。
“颂哥儿,现在在想什么?”
白鹿书院的学子们待在茶楼上,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眼神却是盯着窗外。
若是开始放榜,街上的人就会有反应。
学子们从早晨一直等到了午后,等到不少人都觉得今日恐怕不会放榜时,街边忽然隐约传来了响动。
“怎么了这是?”
学子们不由得探出头。
街上一匹快马奔驰,马上是一位穿着红黑相间衣裳的皂吏,敲着锣,手上拿着报贴,只见对方路过了茶楼,往另一座酒楼里去。
“好像是报喜的。”
这也是科考之中的规矩之一,从乡试开始,每到放榜时,都会有公家的报录人出来报喜。
这角色通常由衙门的小吏担任。
“附近那个楼里有人中了!”
在放榜的时候,这些个传达成绩的报子,犹如黑夜中的皎月一般明亮,他们的一举一动全然居于所有人的注意力中心,更何况眼前的报子还敲着锣。
没过多久,隔壁楼中的消息就传到了宁颂耳朵旁。